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分子网络
耐药
流行病学特征
摘要:
目的通过构建HIV分子传播网络,分析福建省HIV感染者的社会网络结构特征,指导精准防控、减少新发感染。方法收集2020年福建省1336例全年新报告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治疗前血样,采用自建基因型耐药检测方法获取基因序列,运用HIV-TRACE构建分子网络。结果共获得908例RT-PCR基因序列,以男性为主(84.03%),年龄以20~59岁为主(76.76%),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93.83%),文化程度以文盲及小学占比最高(38.66%),婚姻状况中已婚者比例最高(46.92%);基因亚型分析显示以CRF07_BC和CRF01_AE为主(782.49%);有48例研究对象发生耐药,耐药率为5.3%。HIV分子传播网络分析显示,在1.5%基因距离下入网率为41.52%(377/908),共形成108个传播簇,发现的最大的传播簇为CRF01_AE亚型,共有23个节点,节点数>4的传播簇共发现21个。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0岁(OR=1.875,95%CI=1.215~3.241)、亚型为CRF07_BC(OR=2.112,95%CI=1.632~3.211)和CRF01-AE(OR=1.987,95%CI=1.411~3.645)、已婚人群(OR=1.713,95%CI=1.245~2.487)入网率较高,而与未耐药者相比,耐药者(OR=0.195,95%CI=0.134~0.326)入网率较低。结论福建省HIV分子传播网络成簇较多,入网率影响因素复杂多样,并且发现治疗前耐药比例较高,应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