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麝猫后睾吸虫
华支睾吸虫
PCR扩增
形态学
流行病学调查
诊断
摘要:
目的通过小型吸虫虫卵形态学检测、虫卵内转录间隔区2(ITS-2)序列扩增测序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诊断并区分麝猫后睾吸虫和华支睾吸虫感染。方法收集经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检出的6例吸虫虫卵阳性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连续3 d采集阳性病例粪样,采用水洗沉淀法收集虫卵进行镜检。提取虫卵DNA,采用rDNA ITS-2区域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并测序,产物序列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比对以鉴定虫种,采用邻接法构建基于ITS-2序列的系统进化树。根据虫卵形态学、基因序列比对结果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诊断。结果镜下可见,病例1~3粪样中的虫卵在外壳、形态、颜色、卵盖、肩峰、毛蚴和虫卵底部小疣等均与病例4~6的虫卵极其相似。病例1~3粪样中的虫卵长、宽、长宽比分别为(26.94±2.28)μm、(14.43±1.22)μm、1.88±0.18,与病例4~6的(29.70±1.21)μm、(14.36±0.70)μm、2.07±0.14比较,长和长宽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18、4.816,P<0.01);前者较后者短而宽,两种虫卵的浮德-梅勒尼指数(FMI)分别为5676.69±1317.97和6134.25±626.27(t=0.428,P>0.05)。PCR和测序结果显示,病例1~3粪样中虫卵分别扩增出长度为355、362、359 bp的ITS-2片段,与麝猫后睾吸虫(GenBank登录号为MK886663)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9.14%、98.86%、99.39%;病例4~6粪样中虫卵分别扩增出长度为394、395、396 bp的ITS-2片段,与华支睾吸虫(GenBank登录号为OK103575.1)序列一致性分别为100%、99.49%、100%。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病例1~3的ITS-2序列与麝猫后睾吸虫聚在一个分支上,病例4~6的ITS-2序列与华支睾吸虫聚在一个分支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病例1~3均为来自柬埔寨的外籍移民妇女,从小有食用腌制河鱼的习惯;病例4~6均为本地居民。结合虫卵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定病例1~3为输入性麝猫后睾吸虫感染,病例4~6为华支睾吸虫感染。结论在形态学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虫卵ITS-2序列扩增测序诊断能够有效鉴别麝猫后睾吸虫和华支睾吸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