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原
咳嗽
驻训官兵
摘要:
研究背景
青藏高原是我国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其边境地形复杂,边境线绵长,每年有大量官兵进入高原驻训。官兵高原驻训期间由于缺氧、寒冷等高原环境的持续刺激,容易诱发支气管收缩反应,导致肺部分泌物排出不畅,进而引发咳嗽。高原咳嗽发生频繁,且慢性迁延,不易治愈,被高原驻训官兵戏称“百日咳”,严重影响官兵的正常训练与生活,影响部队战斗力。目前,国内关于儿童、成年人、老年人咳嗽的地区性流行病学相关调查越来越多,但不同调查研究对咳嗽患病率及发病危险因素的报道结论不完全一致,且普通人群的咳嗽流行病学研究结论不完全适用于部队群体,尤其是高原驻训群体,至今未有相关研究报道。这也导致对高原官兵咳嗽发生情况的认识不足、更没有适合基层官兵的专业防治策略。另外,平原进入高原时,由于高寒、干燥、低氧、低气压高原环境影响,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高原环境,同时高负荷演训工作,使高原驻训官兵心理极易处于紧张应激状态,更容易诱发咳嗽,造成非战斗减员。所以有必要系统分析高原驻训官兵咳嗽的患病特点及发病相关因素,为高原驻训官兵咳嗽防治提供指导性意见及科学依据,使基层医务工作者树立身心同治的观念,进而为保障高原驻训官兵良好的身体状态、提升官兵作业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目的
1.了解高原驻训官兵咳嗽患病率情况。
2.探究高原咳嗽与性别、年龄、BMI、家乡地、海拔高度、文化程度、吸烟史、基础疾病(过敏史、慢性咽炎、慢性肺炎、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每周训练天数、高原工作年限、既往高原咳嗽史、焦虑、抑郁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为高原官兵咳嗽的防治提供有效理论依据。
方法
1、调查问卷设计
设计《高原咳嗽情况调研表》,囊括8个维度共45个条目。
2、调查方式
选取驻海拔<2500 m、2500~3500 m、3500~4500 m、4500~5500 m地区单位的驻训官兵为被调查对象,于2022年11月-2023年4月,通过问卷调查及调查官兵最近一次体格检查结果,进行数据收集,获得的数据进行90天内高原咳嗽患病率分析,依据研究目的分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
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6.0对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单因素分析中:分类变量采用x2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检验,对于连续变量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以90天内是否在高原发生咳嗽为因变量,对于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共同作为自变量调整混杂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相关指标,并计算OR值及其95%CI。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咳嗽患病率及患病特点
在收集1538份调查问卷中,18份问卷作答时间超过30分钟及6份问卷作答题目不全、信息缺失而排除,共得到1514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98.4%。以90天内是否在高原发生咳嗽为标准,经统计得到90天内发生咳嗽527人,其中仅在平原地区咳嗽进入高原无咳嗽有28人,最终得到在高原地区发生咳嗽为499人,咳嗽患病率(90天患病率)为32.96%。不同海拔的咳嗽患病率:<2500 m(27.47%)、2500~3500m(29.23%)、3500~4500 m(26.10%)、4500~5500 m(49.08%)。每周不同训练天数的咳嗽患病率:≤1天/周(34.54%)、2~3天/周(31.02%)、4~5天/周(35.40%)、6~7天/周(37.74%)。
咳嗽治疗方面,有42.08%(210/499)咳嗽官兵进行就医治疗,在治疗药物及手段方面,止咳类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选择方式占86.19%(181/210),抗生素类药物占28.57%(60/210),输液治疗占9.52%(20/210)。接受治疗后有34.76%(73/210)患者完全恢复,19.05%(40/210)患者明显好转,36.67%(77/210)患者发生好转,其中9.52%(20/210)患者治疗无效。
2、驻训官兵总体咳嗽患病相关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驻训海拔高度4500~5500 m(OR,2.51[95%CI,1.45~4.33])、每周训练4~5天(OR,1.63[95%CI,1.08~2.48])、每周训练6~7天(OR,1.53[95%CI,1.05~2.39])、SAS评分(OR,2.49[95%CI,1.77~3.49])、吸烟史(OR,1.40[95%CI,1.09~1.79])、既往高原咳嗽史(OR,5.27[95%CI,3.93~7.07])、慢性鼻炎(OR,1.52[95%CI,1.07~2.15])、慢性咽炎(OR,1.85[95%CI,1.19~2.89])、高血压(OR,3.20[95%CI,1.25~8.17])、慢性肺炎(OR,5.0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