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猪肺炎支原体
流行病学
遗传演化分析
耐药性
摘要:
猪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of swine,MPS)俗称猪气喘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hp)感染引起的慢性与接触性传染病,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通过检测猪鼻拭子样品中的Mhp核酸及黏膜sIgA抗体,对我国14个省份猪场猪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进行调查,掌握其流行动态。其次,开展猪肺炎支原体的分离、培养与鉴定,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分析其变异特点和耐药现状,了解该病原的流行规律及特征,为猪支原体肺炎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流行病学调查: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和Mhp黏膜sIgA抗体ELISA检测方法对我国2022~2023年14个省份3431份猪鼻拭子样品进行Mhp核酸与抗体检测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2022~2023年14个省份检测猪群中Mhp抗原阳性率为19.19%(364/1897),Mhp黏膜sIgA抗体阳性率为44.13%(1514/3431),猪场抗原、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8.46%(23/26)、93.88%(46/49),表明我国猪场普遍存在Mhp感染。对其中1334头猪的鼻拭子样品分别进行核酸和黏膜sIgA抗体检测,结果发现,对于鼻拭子样品基于黏膜sIgA抗体检测方法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核酸检测,符合预期;此外,多数省份(13/14)样品抗体阳性率高于抗原阳性率,说明鼻拭子黏膜sIgA抗体检测方法更适用于猪群Mhp感染情况调查。根据猪群不同发育阶段统计结果显示:后备/母猪群黏膜sIgA抗体阳性率最高,为65.12%(519/797),仔猪群抗体阳性率最低,为14.67%(88/600),随着猪群日龄的增长,Mhp感染率也在逐渐增加,保育猪和育肥猪群分别达到43.99%(362/823)和45.00%(545/1211)。按照样品采集季节进行统计发现2022~2023年春季Mhp黏膜sIgA抗体阳性率最高,为72.61%(281/387),而夏季、秋季和冬季阳性率均超过35%,说明目前我国猪群Mhp四季均易感染。而对不同免疫背景的育肥/后备猪群抗体检测结果统计发现,未免疫猪群抗体阳性率达58.39%(501/858),而免疫灭活疫苗与活疫苗猪群抗体阳性率有所下降,分别为51.73%(493/953)和23.53%(40/170),说明疫苗免疫有助于MPS的防控。以上调查结果提示我国猪场Mhp整体感染压力较大,猪群发育后期Mhp感染较为普遍,育肥/后备猪群整体感染率较高,通过疫苗免疫可以有效控制Mhp感染。
***临床分离株遗传演化规律分析:为明确目前国内猪场Mhp分子流行病学规律,本研究2022~2023年分别从广西、江苏、黑龙江3个省份送检的138份猪肺脏组织中,成功分离获得7株Mhp临床菌株,并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构建Mhp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Mhp-JS-25-2022分离株与2010年前的分离株及Mhp168株和J株位于同一分支。而其他6株2022年后的Mhp分离株位于同一分支,与Mhp-JS-1995分离株亲源关系较近。通过分析16S r RNA氨基酸同源性发现分离株与国内外菌株同源性较高,为95.4%~100%。上述结果说明近两年我国临床流行的Mhp在已有菌株的基础上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加强对Mhp菌株分离与变异监测有助于Mhp的防控与疫苗研发。
***临床分离株抗生素敏感性测定:为明确近些年临床Mhp菌株耐药性变化,本研究采用微量肉汤培养法检测本实验室2004~2023年期间从江苏、广西及浙江等省分离的33株Mhp临床分离株对临床常用的12种抗菌药的敏感性,并统计各菌株最小抑菌浓度(MIC)范围与MIC50和MIC90值。在所检测的抗菌药中,截短侧耳类药物泰妙菌素对Mhp分离株的抑制效果最好,MIC范围为≤0.001~0.031μg/m L,MIC50为0.004μg/m L,MIC90为0.016μg/m L,对测试菌株保持了良好的药物敏感性。大多数临床分离菌株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泰乐菌素和泰万菌素、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和氯霉素类药物氟苯尼考比较敏感,MIC50和MIC90值也较低。氨基糖苷类药物安普霉素和庆大霉素与林可酰胺类药物林可霉素对Mhp临床分离株的MIC范围偏高。此外,2020年分离的Mhp-GD-21株和Mhp-JS-23株表现出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替米考星和林可酰胺类林可霉素敏感性降低的现象,其MIC均大于128μg/m L。上述结果提示,目前已有部分Mhp临床菌株出现耐药性现象,需要继续对更大范围、更多猪肺炎支原体菌株开展连续性耐药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