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风险因素
SSI
创伤性骨折
药物敏感性
病原菌
摘要:
研究背景:
四肢骨折常发生在车祸、自然灾害和战争等背景下,及时合理的外科手术有助于恢复患者的四肢功能。但在外科手术中,少数患者受多因素的影响,可能引起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轻者引起骨髓炎,重者发生感染性休克、截肢等严重后果,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心理双重压力。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针对SSI及相关因素做了大量的实验室和临床调查研究,然而关于导致SSI发生的危险因素和SSI的预防治疗手段等关键问题还未很好解决,且大多数研究都是单一机构的,或只关注特定的患者群体,如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甚至在一些回顾性研究中由于纳入的样本量不足或统计方法不丰富等原因,导致很多SSI相关影响因素存在矛盾和争议,对临床预防SSI的指导意义有限。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纳入了超过100例的SSI阳性患者作为病例组,超过3000例的阴性患者作为对照组,且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统计学方法,探索和分析了影响SSI发生的多种临床相关风险因素、病原体分布和病原体的耐药性特征,以期为降低创伤性骨折术后SSI发生率提供可行性指导意见和帮助。
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分析研究,根据统一标准纳入了从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外科骨折手术的3978位成年患者。我们收集并分析了这些患者的基础数据、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手术相关变量和病原体培养等因素,并且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揭示了SSI的独立风险因素。我们通过绘制了细菌分布直方图和药物敏感性热图描述细菌学分布和特征。
结果:
在3978例成年患者中,有138例患者在术后发展为SSI,占比3.47%。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以下因素均是SSI的独立风险因素,包括性别(OR 2.012,95%CI:1.235~3.278,P<0.001)、糖尿病(OR 5.848,95%CI:3.513~9.736,P<0.001)、低蛋白血症(OR 3.400,95%CI:1.280~9.031,P<0.001)、基础疾病(OR 5.398,95%CI:2.343~12.438,P<0.001)、激素治疗(OR 11.718,95%CI:6.269~21.903,P<0.001)、开放性骨折(OR29.377,95%CI:9.944~86.784,P<0.001)和术中输血OR 2.664,95%CI:1.572~4.515,P<0.001)。同时我们也发现,年龄>59岁(OR 0.132,95%CI:0.059~0.296,P<0.001)、预防性使用抗生素(OR 0.082,95%CI:0.042~0.164,P<0.001)和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OR 0.036,95%CI:0.010~0.129,P<0.001)是保护因素。本研究病原学结果显示38种301株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178株,占59.1%,革兰氏阴性细菌123株,占40.9%,在革兰氏阳性菌中占比最大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08例,占60.7%);在革兰氏阴性杆菌中占比最大的是阴沟肠杆菌(38例,占30.9%)。革兰氏阳性菌几乎100%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而革兰氏阴性菌中有超过73%的菌株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美罗培南敏感。
结论:
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传统因素,诸如糖尿病、VSD应用等因素和SSI的发生直接相关,这与之前的文献报道相一致,而肥胖、饮酒、吸烟等生活方式对于SSI的发生在统计学上无差异。而当我们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外固定支架的使用、手术时长、手术切口类型等不再是SSI发生的影响因素。我们还发现年龄大于59岁是预防SSI发生的保护因素,这一点与我们传统的认识相悖。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对于行骨折手术的患者,骨科医生在术前应该评估术后发生SSI的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并且制定适合患者的最优手术方案,以期降低SSI的发生率。同时。在临床实践中,骨科医生应该加强早期骨折患者的血糖管理,科学谨慎选择抗生素治疗方案,提高抗生素的治疗效率,降低细菌耐药性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