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PEDV
猪流行性腹泻
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诊断
防控
摘要:
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生猪养殖中一种常见病毒病,可对养猪业造成严重损害。该病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发,以腹泻、呕吐、脱水为主要症状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其感染后的发病症状与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极为相似。2010年以后,中国发生了由PEDV变异株引起的大规模PED疫情,流行毒株的变异导致现有疫苗免疫效果不佳,无法给猪群提供足够的保护,我国的养猪业因此损失巨大。目前该疾病尚无有效治疗办法,该病仍是困扰生猪养殖产业的一大难题,因此,明确PEDV临床发病特征和流行特征,对于PED的防控至关重要。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病传染性强,可感染包括哺乳仔猪、种猪在内的所有日龄生猪。临床症状显示,不同日龄、大小、生物安全管理和饲养管理等条件,患病猪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症状,育肥猪等成年猪多以水样腹泻、呕吐、体重减轻为主,病死率不高,但多数患病母猪分娩后会出现无乳症状,加之仔猪身体虚弱、病毒损害肠道影响营养吸收,导致该病对哺乳仔猪危害巨大,哺乳仔猪病死率最高可以达到100%。
郯城县地处山东省最南端,东、南、西三面与江苏省接壤,为山东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缓冲区,辖区内有3个禽屠宰企业、8个生猪屠宰企业、2个动物调运指定通道,畜禽调运频繁,各类动物疫病发生风险高。2022年12月,当地某年出栏1,000头的猪场突然发生腹泻,发病4天后蔓延全群,发病率100%,哺乳仔猪死亡率达80%以上。为明确病因,对发病猪进行剖检、病理组织学观察和RT-PCR检测。结果显示,发病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直肠肿胀,空肠和回肠肠绒毛缩短,崩解断裂,肠上皮细胞空泡状变性、坏死,RT-PCR检测确定为PEDV感染。随后在2022年12月~2024年2月期间,通过q PCR方法,对郯城县各乡镇猪场开展了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共采集722份腹泻猪场样品,检测结果显示,PEDV总阳性率为57.3%(414/722),各乡镇PEDV阳性率在31.6%~72.2%之间,表明PEDV是导致郯城县生猪腹泻的主要病因,PEDV在猪群里高度流行,影响了当地养猪业的发展。进一步,我们分析了郯城县不同月份PED发病场数和不同日龄病猪病死率情况,显示PEDV在冬春寒冷季节感染率最高,特别是1月份和2月份,这提示当地养猪户应该在1~2月份加强相应的预防措施;调查结果显示,仔猪PEDV感染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育肥猪和其他成年猪。这些数据表明哺乳仔猪比成年猪感染和死亡的风险更大。
进一步,通过Vero细胞分离培养病毒,获得6株PEDV,通过设计引物扩增PEDV S和M基因,与国内外流行毒株进行S和M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比对。6株PEDV S基因核苷酸之间同源性为99.3%~99.9%,差异较小,说明该地区流行毒株可能源自同一祖先。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此6株毒株全都属于GⅡ组群,与经典毒株CV777(GⅠ)分属不同分支,亲缘关系较远,与国内流行毒株WHLL全基因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其中4株与中国、美国当前流行的GⅡa亚型流行毒株亲缘关系较近,另2株与GⅡb亚型亲缘关系较近,表明在该地区流行离株主要有两种,包括GⅡa亚型和GⅡb亚型。与S基因相比,M基因相较保守,本研究中SD2305和SD2306与来自加拿大的KC272920毒株同源性最高,为99.9%,提示其亲缘关系较近。
综上,本研究对郯城县猪腹泻病例进行了诊断,调查了当地各乡镇PEDV感染情况,分析了PEDV流行特征,明确了该地区PEDV流行毒株的遗传进化。本研究为进一步研制PEDV疫苗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为有效防治该病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