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PRRSV-1
分子流行病学
致病性
摘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引起的高传染性病毒性疾病,临床主要引起妊娠母猪繁殖障碍及保育仔猪呼吸道症状。其病原PRRS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动脉炎病毒科(Arteriviridae),β-动脉炎病毒属(Betaarterivirus),共包含两个种,即Betaarterivirus suid 1(欧洲型PRRSV-1)和Betaarterivirus suid 2(美洲型PRRSV-2),二者基因组同源性约60%,变异性较强。其中PRRSV-2为我国主要流行毒株,因此我国PRRSV的研究多聚焦于PRRSV-2,而忽视了PRRSV-1,但近些年PRRSV-1检出数量逐渐增多,因此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明确中国PRRSV-1在国内部分地区的流行情况并对其致病性进行评估,以此更好的为我国PRRSV-1的监测及PRRS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为了解中国PRRSV-1在国内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在2016-2023年期间从全国23个地区收集到疑似PRRSV感染样品3755份,这些样品分别来自规模大小不等的养猪场及个人养殖户,其中49个猪场检测到PRRSV-1抗原,分布于中国9个地区。选取不同猪场病毒载量较高的中国PRRSV-1毒株进行基因组测序,共获得24株PRRSV-1全基因组及1株PRRSV-1部分基因组序列,通过对其基因组进行分析,发现目前中国PRRSV-1变异性较大,共包含7个独立分支,其中BJEU06-1-like PRRSV为我国PRRSV-1的主流分支,该分支在Nsp2区域具有特征性的4(aa357-aa360)+1(aa411)不连续缺失模式,该缺失模式可作为该分支的遗传标记。此外,中国PRRSV-1在GP3的C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翻译提前中止现象。重组分析表明部分毒株存在重组事件,其中TZJ2134为国内首个两株疫苗株重组的中国PRRSV-1毒株,但目前中国禁止使用PRRSV-1 MLV,因此推测该类毒株可能随种猪贸易传入中国。上述结果表明,中国PRRSV-1具有持续输入并不断演化的风险,因此,加强我国PRRSV-1的流行病学调查,对我国PRRS的防控至关重要。
为明确我国PRRSV-1的危害程度,本研究成功分离中国PRRSV-1 ZD-1株用于中国PRRSV-1致病性评估。在未感染过PRRSV的猪场选取8头21日龄仔猪随机分为攻毒组(n=5)及对照组(n=3)。以1×104.0 TCID50/mL剂量对攻毒组仔猪分别肌注2 ml+滴鼻2 ml ZD-1病毒稀释液,对照组以同样方式注入等量RPMI 1640培养液。定期记录临床体征、直肠温度、体重变化、并采集血液进行病毒血症及抗体检测,第21 dpi所有动物安乐死并剖检,收集实验仔猪各组织脏器进行病毒载量测定,其中肺和下颌淋巴结进一步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上述实验结果表现为攻毒组部分仔猪出现食欲不振、呼吸急促、咳嗽等临床症状,第5 dpi攻毒组仔猪出现发热(≥40.0℃),第8~14 dpi攻毒组仔猪平均日体重增加明显低于对照组仔猪。第3 dpi攻毒组仔猪出现病毒血症,第7 dpi达到峰值,第10 dpi攻毒组仔猪血清出现部分抗体阳转(4/5),第14 dpi全部转阳。病毒载量最高的组织脏器是扁桃体,其次是下颌淋巴结,剖检发现攻毒组仔猪出现轻微肺实变和淋巴结出血,组织病理学显示肺部广泛炎症细胞浸润,肺泡上皮增生,肺泡间隔中度增宽,淋巴细胞弥漫性增生。整个研究过程中,对照组仔猪一切指标正常。上述结果表明,ZD-1能够产生PRRSV感染特征,对仔猪具有中等致病力。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中国PRRSV-1检出数量增多,在持续输入的同时出现了较大变异,目前共包含至少7个独立分支,其中BJEU06-1-like PRRSV为我国PRRSV-1的主流分支,并在Nsp2区域演化出了特征性的4(aa357-aa360)+1(aa411)缺失模式,该分支毒株ZD-1对仔猪具有中等致病力,表明我国PRRSV-1有毒力上升的趋势,因此,我国在对PRRSV-1流行情况进行调查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其毒力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