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动物致伤
流行病学
健康教育
摘要:
目的 探讨动物致伤门诊病例流行病学情况,预防狂犬病的发生。方法 以2021年4月—2022年3月天津市河西区挂甲寺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2 000例动物致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流行病学进行调查统计。结果 该社区2 000例动物致伤病例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6—8月份达到高峰;其中老旧小区1 234例,占61.70%,多于高档住宅的766例,占38.30%;致伤者6~15岁及51~70岁最多,人数分别为782例及612例,分别占39.10%及30.60%;动物致伤者职业分布情况可知,最多的为退休,共756例,占37.80%;受伤部位以上肢居多,共1 192例,占59.60%;肇事动物以猫类最多,共1 008例,占50.40%;Ⅰ级暴露102例,占5.10%,Ⅱ级暴露1 310例,占65.50%,Ⅲ级暴露588例,占29.40%,其中Ⅲ级暴露者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185例,占总人数的9.25%;正确的方法处理伤口患者1 180例,占59.00%;动物致伤后,24 h内到门诊就诊且及时注射疫苗者1 590例,占79.50%。结论 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提高儿童家长的防护意识,加强健康教育及宣传力度,对狂犬病防治知识进行大力推广及普及;加强动物的管理,及时对受伤人员进行处理及接种疫苗,以降低狂犬病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