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中和抗体
血清流行病学
摘要:
研究背景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属于乳多空病毒科(Papilo maviridae)A属,具有200多种基因分型,是已知最古老的病毒家族之一。感染特定型别的HPV可以引起人类皮肤或黏膜形成多种良性疣甚至诱发宫颈癌,严重的威胁人类健康。开展HPV筛查是宫颈癌预防的重要手段。既往大部分的筛查主要针对于女性性活跃人群的宫颈脱落细胞开展HPV DNA的检测,然而目前仅有部分研究开展基于包括男性人群在内的HPV血清抗体筛查。
研究目的
1.开展健康社区居民HPV血清抗体筛查,了解其血清HPV-IgG流行特征。
2.建立基于假病毒中和抗体的检测方法,了解HPV6、11、16、18四种型别在人群的流行情况。
3.研究健康社区居民自然感染及疫苗接种后HPV6、11、16、18的中和抗体水平。
研究方法
1.样本收集:在广东省湛江市、河源市、广州市三个地市总共招募5,122位健康社区居民,采集血清样本并收集基础信息。
2.通过ELISA法测定血清人乳头瘤病毒IgG抗体水平,进行卡方检验分析各年龄组间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评估HPV疫苗接种及接种剂次对抗体水平的影响,通过广义相加模型评估HPV疫苗接种后随时间推移血清抗体水平下降情况。
3.构建HPV6、11、16、18四型假病毒,滴定后评估其中和效果。将ELI SA筛查的阳性血清进行中和抗体试验,了解血清抗体的具体型别。通过T检验比较疫苗接种人群中各个型别接种0~3剂疫苗之间的中和抗体水平差异。
4.评估四种型别中和抗体检测结果,计算两种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了解两种方法一致性。通过将血清中和抗体滴度与ELISA测得的抗体水平进行结合,绘制散点图并进行线性拟合,了解其相关性。
研究结果
1.共收集5122份健康社区居民血清样本,其中湛江2872(56.1%)份、河源1800(35.1%)份、广州450(8.8%)份。男性样本1989份(38.8%),女性样本3133份(61.2%)。
2.健康社区居民中女性血清HPV-IgG抗体阳性率(5.39%;95%CI:4.6~6.2)高于男性(2.36%;95%CI:1.7~3.1),女性血清抗体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并在51~60岁达到峰值(11.30%;95%CI:7.6~16.0)而后开始下降。男性血清抗体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在≥71岁年龄组中阳性率达到4.94%(95%CI:2.8~6.9)。
3.构建四型HPV假病毒并进行滴定,发现HPV18、6型假病毒产生绿色荧光,四种型别假病毒均能检测到荧光酶素的表达,提示假病毒的构建成功。但除HPV18型外,其他型别假病毒的构建方案还有待优化。
4.健康社区居民血清阳性样本中,中和抗体试验检测出HPV6型最多(阳性率女性3.54%,男性1.76%),其次为HPV11型(阳性率女性3.10%,男性1.56%),最低为HPV16型(阳性率女性1.98%,男性0.65%)。
***疫苗接种人群中接种2、3剂血清中和抗体水平明显高于接种0剂和1剂。与0剂相比,3剂疫苗接种后中和抗体水平平均升高7-12倍。
***-IgG ELISA和PBNA两种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47%和80.00%,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为80.38%,Kappa值为0.49。相关性方面,四型别中和抗体滴度与S/CO值之间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P<0.001)。
研究结论
1.广东省社区健康居民血清HPV中和抗体阳性率总体较低,女性血清中和抗体阳性率整体高于男性。四型HPV中和抗体检出率以HPV6型为最高,其次为HPV11型,HPV18型。应在该地区开展其他高危型别HPV中和抗体水平筛查,更加全面了解社区居民血清抗体水平,为疫苗免疫接种策略的调整提供基线数据。
***血清阳性率在1-10岁以后开始显著升高,且接种三针HPV疫苗可以显著提高血清抗体阳性率以及血清中和抗体水平,应推广HPV疫苗在学龄人群中的接种,从整体上降低HPV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