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棘球蚴病
流行病学
回顾性分析
大理
摘要:
目的了解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简称大理州)2016—2022年棘球蚴病流行状况,为全省棘球蚴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6—2022年,按照《云南省包虫病防治技术方案》,对大理州第一人民医院、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宾川县、漾濞县和云龙县第一人民医院及疾病预防控防控制中心,以及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能追溯到的既往棘球蚴病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2016—2022年采取整群随机样方法,选择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宾川县、漾濞县和云龙县等6个县,每个县每年抽取3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不少于3个村,对调查村不少于500名3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腹部超声检查。每个调查村抽取50名6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每个调查村随机抽取养犬户,每户采集1份犬粪样,ELISA检测犬粪棘球绦虫抗原。每个调查县随机抽取当地饲养、宰杀的牛、羊和猪,采用内脏剖解法检查家畜棘球蚴感染情况。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6—2022年大理州共12个县(市)发现病例161例。其中,回顾性调查发现病例95例(占50.01%),现场调查发现病例66例(占40.99%);确诊病例127例(占78.89%),临床病例34例(占21.12%)。男性、女性病例数分别为65例(占40.37%)、96例(占59.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51,P>0.05)。年龄分布中,40~49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36例),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520,P<0.05)。病例职业以农民(87.58%,141/161)和学生(6.83%,11/161)为主,病例的民族以白族(63.35%,102/161)和汉族(22.36%,36/161)为主;各职业、各民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6.898、101.030,均P<0.05)。2016—2022年共超声筛查6个县(市)543村265983人,发现棘球蚴病66例,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为24.81/10万。其中,洱源县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最高,为39.03/10万(23/51248),云龙县最低,为5.23/10万(2/38243)。犬粪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为1.48%(218/14766),其中云龙县阳性率最高,为2.40%(44/1837),宾川县最低,为0.73%(18/2470)。2017年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最高(149.03/10万),2021年最低(11.41/10万),从2017年开始呈下降趋势。共检查家畜脏器18416份,棘球蚴感染率为0.09%(16/18416),其中洱源县和漾濞县的家畜棘球蚴感染率分别为0.45%(15/3349)和0.03%(1/3202),其他县未检出感染家畜;2017、2018和2019年家畜感染率分别为0.06%(3/5369)、0.15%(7/4771)、0.22%(6/2769),其他年份未检出感染家畜;牛和猪感染率分别为0.02%(1/4715)和0.13%(15/11427),羊未发现感染。人群棘球蚴病防治知识合格率为72.71%(4494/6181),其中云龙县最高,为88.76%(1137/1281),剑川县最低,为40.23%(286/711),不同地区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991,P<0.05)。结论云南省大理州棘球蚴病呈中度流行,需加强对女性、40~49岁年龄组、农民和白族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