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流行病学调查
荧光定量PCR
ELISA
IFA
病毒载量
抗体效价
摘要:
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是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主要病原,自2000年以来在我国广泛流行。由于其引起猪群的免疫抑制,易与其他病原发生混合感染,对我国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由于流行的PCV2基因型不断变化,且不同地区间的毒株存在一定差异,有必要对PCV2的感染及基因变异情况进行监测。
为了解PCV2在江苏部分地区的流行情况,本文于2022~2023年间采集扬州某规模化屠宰场组织共349份,进行PCV2的流行病学调查,利用普通PCR检测样品中PCV1、PCV2、PCV3、PPV、PRV的感染情况。结果PCV2的感染率最高,达到57.9%。在另外4种病毒中,PCV1检出率为16%,PCV3检出率为19.5%,PPV检出率为30.9%,PRV检出率为0.3%。同时PCV2与多种病毒存在混合感染情况,其中PCV2与PPV混合感染率占比最高,达到18.3%;PCV2与PCV3的混合感染率为17.2%;PCV1和PCV2的混合感染率为10.9%。选取11株PCV2阳性样品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各毒株序列间同源性在95.4%~99.5%,其中1株属于PCV2a,1株属于PCV2b,9株属于PCV2d。上述结果表明江苏地区PCV2流行以PCV2d基因型为主。调查结果丰富了江苏及全国部分地区PCVAD的流行病学数据,为PCVAD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为监测PCV2在全国部分地区的感染情况及血清抗体水平,本文于2022~2023年采集全国17省、39市的60个养殖场不同生长阶段猪只血清、相关组织共1053份,包括2~6周龄新生仔猪血清698份、8~25周龄生长育肥猪血清161份、6~8月龄待宰肥猪血清与淋巴结共194份。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样品中PCV2的病毒感染情况,其中2022、2023年新生仔猪血清中PCV2 qPCR阳性率分别为14.6%、18.9%,2023年生长育肥猪的血清中PCV2 qPCR阳性率为21.1%。2023年新生仔猪与生长育肥猪血清平均病毒载量分别为5.01 log10 copies/mL和4.99 log10 copies/mL,两者差异不显著;待宰肥猪的淋巴结PCV2 qPCR阳性率为61.9%,淋巴结平均病毒载量为6.74 log10copies/g。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及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FA)方法检测血清中针对PCV2的抗体效价,新生仔猪、生长育肥猪的血清ELIS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4%、92.5%,血清IF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3.1%、90.7%。其中新生仔猪的平均抗体效价最高,大部分血清样品IFA抗体水平达到1:1600;生长育肥猪的IFA抗体水平多数在1:100至1:400,其平均抗体效价在受调查的3个阶段猪中居中;待宰肥猪的平均抗体效价最低,多数猪的IFA抗体水平也在1:100及1:400。
初步分析不同生长阶段猪体内PCV2抗体水平与病毒载量之间的相关性。对于新生仔猪及生长育肥猪,PCV2抗体效价≥1:100的样品血清中PCV2 qPCR阳性率明显高于抗体效价<1:100的样品;PCV2抗体水平与其血清病毒载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但PCV2抗体效价≥1:100的样品相比抗体效价<1:100的样品血清中PCV2病毒载量略低。在待宰肥猪中,PCV2抗体效价≥1:100的样品淋巴结中PCV2 qPCR阳性率也要明显高于抗体效价<1:100的样品,且PCV2抗体水平与淋巴结病毒载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562,两者呈一定正相关。IHC检测结果显示,当淋巴结或其他组织中PCV2病毒载量≥10~8 copies/g时IHC检出PCV2抗原的概率较大。
上述结果表明,在3个受调查阶段的猪体内,PCV2感染普遍存在,新生仔猪和生长育肥猪之间差异不显著;虽然PCV2抗体在不同年龄段猪体内也普遍存在,但新生仔猪、生长育肥猪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待宰肥猪,说明新生仔猪、生长育肥猪的PCV2抗体主要来自母源抗体和疫苗免疫产生的抗体,而待宰肥猪的抗体主要由感染产生,这一推测在PCV2抗体水平与病毒载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中得到了证明。本文研究结果对了解我国部分地区不同生长阶段猪PCV2感染的现状,以及PCV2抗体水平与病毒载量之间的相关性,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同时,证明高水平的PCV2抗体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机体抵抗PCV2感染,为PCV2的免疫防控及降低猪群PCV2病毒载量的综合防控措施提供了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