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病原学
摘要:
【目的】
1、研究2013年~2022年云南省红河州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构成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2、对2023年1~7月红河州检出的其他肠道病毒(非肠道病毒71型和非柯萨奇病毒A组16型)进行型别分析,获得红河州手足口病病原谱构成。为免疫策略制定和疫苗研发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以病例发病日期为限定条件,下载2013~2022年红河州手足口病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收集2023年1~7月红河州13县(市)疾控中心手足口病核酸检测结果为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的标本,使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逆转录半巢式PCR(RT-seminested PCR,RT-sn PCR)和基因片段测序方法对其他肠道病毒进行病毒型别分析。
【结果】
1、2013年~2022年红河州手足口病累计报告病例83 252例,其中重症病例360例,死亡病例11例。年发病率介于262.43/10万~110.27/10万之间,呈现出以2018年为拐点,先上升(122.18/10万~262.43/10万)后下降(262.43/10万~110.27/10万)的趋势。手足口病重症率和病死率呈现下降趋势(120.20/万~12.25/万,5.38/万~0.00/万)。
2、红河州手足口病发病具有季节性,除2013年5月和2020年10月呈现单个发病高峰外,其余各年均呈现双发病高峰,分别位于4月~7月和10月~12月。
3、手足口病0~7岁儿童高发;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37:1);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占总发病人数的95.80%。在各年龄组中,1岁组的发病率、重症率均为最高(4 223.04/10万,572.61/10万),发病率与年龄呈负相关。死亡病例集中于3岁以下儿童,0岁组病死率最高。死亡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比为90.91%。
4、红河州北部地区发病率和重症率高于南部地区(243.33/10万(29)59.49/10万,372.76/10万(29)231.42/10万),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 625.297,(49)(27)0.05;χ2=11.003,(49)(27)0.05)。
5、病原谱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2015年以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为优势病原体,其次分别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和其他肠道病毒。2014年CV-A16为优势病原体,EV-A71位列第二。2016~2022年其他肠道病毒成为优势病原体,CV-A16位列第二。在重症病例中,2013~2017年EV-A71为主要病原体,其次为其他肠道病毒。2018年EV-A71和其他肠道病毒(EV-A71和其他肠道病毒均为22例)同为主要病原体,CV-A16位列第二。2019~2022年其他肠道病毒为主要病原体,EV-A71位列第二。在死亡病例中,EV-A71为优势病原体,其次为CV-A16和其他肠道病毒。
6、2016年EV-A71疫苗接种后,EV-A71在手足口病病原中的占比、重症病例病原中的占比和死亡病例病原中的占比相对于疫苗接种前明显降低。
7、2023年1~7月其他肠道病毒分型结果显示手足口病病原呈现多样性,CV-A6为优势病原,其次为CV-A4。
【结论】
1、2013年~2022年红河州手足口年发病率呈现出以2018年为拐点,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手足口病重症率和病死率呈现下降趋势。
2、2013~2022年红河州手足口病发病呈现季节性和地区性,7岁以下儿童高发。
3、EV-A71疫苗接种后EV-A71引起的重症率和死亡率相对于疫苗接种前均有显著降低。
4、手足口病病原呈现多样性,因此有必要进行手足口病多价疫苗研发。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是防控重点。提高EV-A71疫苗适种儿童(6月~5岁)的接种率,有助于降低EV-A71造成的重症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