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流行病学
季节性
地区分布
摘要:
目的分析2011-2023年辽宁省丹东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三间分布特征,为制定SFTS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Excel 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23.0软件对SFTS的人群、时间和地区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或百分比描述、率的比较采用χ_(检验)^(2),采用Joinpoint Regression 5.0软件,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JRP模型)分析发病率的变化趋势。结果2011-2023年丹东市累计报告SFTS病例55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83/10万,发病率上升、回落再上升,呈整体上升趋势(χ_(趋势)^(2)=51.489,P<0.001)。男女性别比为1.17∶1,发病年龄集中在45~<80岁(87.10%),职业以农民为主(66.85%)。SFTS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报告病例主要分布在5-10月,7-9月为发病高峰。2011-2023年丹东市SFTS报告发病数和年均发病率位居前2位的县(市、区)均为宽甸满族自治县(宽甸县)(256例,4.70/10万)和凤城市(201例,2.78/10万)。累计报告病例数位居前5位的乡镇(街道)为宽甸县宽甸镇、凤城市边门镇、宽甸县毛甸子镇、凤城市石城镇和宽甸县灌水镇。年均发病率位居前5位的乡镇(街道)为宽甸县毛甸子镇、大川头镇、杨木川镇、虎山镇和凤城市石城镇。结论丹东市SFTS发病率呈上升态势,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分布,病例分布呈现由北部中低山区向中部丘陵地带、中南部平原地带扩散的趋势,中老年农民为发病主要人群,应高度重视SFTS防控,采取综合措施以控制高发区SFTS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