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
国家免疫规划
空间聚集性
摘要:
目的分析甘肃省2008—2022年含腮腺炎成分疫苗(mumps-containing vaccine,MuCV)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NIP)后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流行病学和空间分布特征。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甘肃省2008—2022年流腮报告发病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腮发病的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采用Arcgis 10.3软件对流腮发病率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2008—2022年甘肃省共报告流腮10065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5.79/10万,2012年和2019年为流腮高发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61.90/10万、50.24/10万,不同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80.49,P<0.01)。5~<10岁发病率最高,年均报告发病率148.50/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3.15,P<0.01)。每年4—7月、11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河西地区和中部地区发病率较高。全局自相关分析显示,2009年、2011—2017年、2019年、2022年存在全局自相关性。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流腮发病的“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河西地区。结论甘肃省2008—2022年流腮报告发病率波动起伏,仍处于较高水平,5~<10岁儿童是流腮发病的重点人群,应持续加强适龄儿童2剂次MuCV接种,注重学校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加强流腮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