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狂犬病
暴露
流行病学特征
狂犬病疫苗
抗体检测
影响因素
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西安市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种后狂犬病毒中和抗体水平及影响因素,为狂犬病防控的公共卫生决策和疫苗接种程序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apid fluorescent focus inhibition test, RFFIT)对2022年在西安市犬伤门诊规范处置的1 089例狂犬病暴露病例进行狂犬病毒中和抗体(Rabies virus neutralizing antibody, RVNA)滴度检测。对收集的RVNA滴度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使用t检验和F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狂犬病暴露病例中RVNA阳性1 081例,阳性率为99.27%。不同性别狂犬病暴露病例RV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7,P=0.432)。不同检测时间节点狂犬病暴露病例RVNA滴度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31,P=0.036)。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种后14d组中,不同年龄组狂犬病暴露病例RVNA滴度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40,P=0.008);接种不同细胞基质疫苗的狂犬病暴露病例,二倍体组RVNA滴度均值高于非洲绿猴肾细胞(verda reno, Vero)组(t=2.002,P=0.046)。狂犬病首次暴露与二次暴露病例RVNA滴度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0,P=0.009)。使用“5针法”(Essen法)和“2-1-1”程序(Zagreb法)接种狂犬病疫苗的狂犬病暴露病例RVNA滴度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06,P=0.109)。结论 RVNA检测时间、狂犬病暴露病例年龄、接种疫苗的细胞基质、Ⅲ级暴露病例是否注射被动免疫制剂、是否再次暴露等因素均会影响RVNA水平。建议50岁以上和免疫力低下人群在规范处置后14d进行RFFIT,以确定体内RVNA水平是否达到保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