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呕吐
腹泻
疾病暴发流行
发病率
流行病学研究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上海市学校和托幼机构呕吐腹泻疫情的流行特征和空间分布,为优化学校和托幼机构呕吐腹泻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比较2015—2019年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报呕吐腹泻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计算学校和托幼机构疫情发生率、发病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Moran's I指数分析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性。结果 接报的344起呕吐腹泻疫情中,98.26%发生在幼儿园、中小学等各类教育机构,单起疫情涉及病例中位数为15例。疑似暴发疫情数和涉及病例数构成比在2015年最高(60.00%,84.35%),随后逐年下降至2019年的16.00%和38.80%。86.98%的疫情传播途径为人-人接触传播;在采集的329起疫情病例和/或环境样本中,检出的最主要病原为诺如病毒(280起),2016年首次在疫情中检出札如病毒。疫情有明显的季节性,包括2个高峰(11,3月)和1个低谷(7月);主要发生在小学(44.38%)和幼儿园(32.84%),与幼儿园相比,小学、一贯制学校、中学和其他机构发生疑似暴发疫情的概率更高(调整OR值分别为6.40,9.16,12.64,5.58,P值均<0.01)。未发现各区教育机构疫情发生率、发病率存在高-高聚集区域。结论 小学和幼儿园是呕吐腹泻疫情的防控重点场所,每学期开学及每年流行高峰前,应针对性加强防控措施;疑似病例出现症状后及时报告、暂缓入校,规范机构内呕吐物处置,以减少人际传播、控制疫情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