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食源性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性
毒力
生物膜
分子特征
摘要:
目的分析食源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耐药性、毒力、生物膜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食源性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对2019—2020年陕西省市售食品中分离的21株食源性MRSA进行药物药敏性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析,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spa、SCCmec分型,生物膜形成能力测定,大蜡螟毒力测定;通过全基因测序分析菌株耐药基因、毒力基因、质粒及可移动遗传元件携带情况;通过SNP和cgMLST对分离株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21株食源性MRSA菌株在生肉及其制品检出率最高(80.95%,17/21)。分离株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等抗菌药物耐药。PFGE分型呈7个聚类群,带型较分散;共有7个ST型别,其中ST59为主要型别(57.14%,12/21);共有6种spa型别,其中t437为主要型别(66.67%,14/21);共有3个SCCmec型别,其中Ⅳa(2B)为主要型别(71.43%,15/21)。38.09%(8/21)的菌株具有不同程度的生物膜形成能力。编号110菌株毒力最强,菌液浓度为1×10^(6) CFU/mL时36 h对大蜡螟幼虫致死率达100.00%。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菌株携带β-内酰胺类耐药、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4~12个耐药基因不等,其中2株菌携带季铵化合物类抗性基因qacG。菌株均含有自溶酶基因aur,溶血素基因hlgA、hlgB、hlgC,大部分菌株(95.23%,20/21)含有完整的肠毒素egc基因簇基因。种系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ST59-t437-Ⅳa(2B)型为食源性MRSA主要进化分支。结论本研究中食源性MRSA具有多重耐药、较高毒力及一定程度生物膜形成能力,且携带临床感染中重要的毒力基因。菌株毒力与其耐药、生物膜形成能力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