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华鲟
生长分化
肌肉组织
转录组测序
糖类代谢
能量代谢
摘要:
【目的】基于转录组测序挖掘出与中华鲟生长相关的基因和信号通路,揭示其个体生长差异的分子调控机制,为中华鲟的亲鱼选育、人工保种群体培育及种群梯队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养殖于相同环境和营养条件下的同批次中华鲟F_2代个体分为快生长组(FGM)和慢生长组(SGM),每组随机选取3尾中华鲟,采集其背部肌肉,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EGs),然后分别进行GO功能注释分析、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及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从FGM组和SGM组6个中华鲟肌肉组织样本共测序得到34.86 Gb的有效数据(Clean data),以中华鲟基因组序列为参考基因组,共挖掘出16037个新基因,其中有6953个新基因在COG、GO、KEGG、KOG、Pfam、SWISS-PROT、TrEMBL、EggNOG、Nr等数据库中得到注释。根据FDR<0.01且Fold Change≥2的筛选标准,从中华鲟肌肉组织中鉴定出247个DEGs,其中142个DEGs呈上调表达、105个DEGs呈下调表达。有191个DEGs获得GO功能注释,主要注释到细胞过程、代谢过程、细胞结构组件、结合、催化活性等功能条目;有100个DEGs富集在88个特定的KEGG代谢通路上,包括糖酵解/糖异生、氨基酸生物合成、碳代谢、蛋白酶体、磷酸戊糖通路等。综合GO功能注释分析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鉴定出20个与中华鲟生长相关的候选基因,分别是PKM、PGML1、TPI、GAPDH、LDH、GPI、FBPase、PGK1、ALDOA、enolase、TTN、MYBPC3、PLA2G6、CXCL10、MICALL1、GPC6、CLASP1、CARNS1、PSMD7和CDO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转录组测序筛选获得的DEGs结果可靠。【结论】中华鲟以糖类利用效率和能量分配策略为主导,耦合肌肉生长、营养代谢及信号传导等基因功能,协同调控个体生长速率的差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