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碳点
荧光免疫分析法
比色免疫分析法
摘要: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级代谢物,具有极大的危害。它广泛存在于食品、饲料成分、农产品和各种有机物质中,已分离和鉴定出10多种类型。其中,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毒性最大,导致大量食品和农产品污染,给人类生产和健康生活造成巨大损失。由于致突变性、致畸性和致癌性,AFB1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I类致癌物,严重威胁动物和人类健康。因此开发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的AFB1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碳点(CDs)是一类新型碳纳米材料,具有高水溶性、低成本、低毒、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所以本文以CDs作为荧光探针引入免疫检测分析,在建立AFB1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ic-ELISA)后,在ic-ELISA的基础上结合CDs构建AFB1检测的新型免疫检测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1间接竞争ELISA方法的建立
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抗(HRP-Ig G)催化底物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显色,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用硫酸终止反应后,通过读取450 nm处吸光度值进行分析,实现AFB1定量检测。所构建的ic-ELISA方法线性方程为:Y=221.722X–50.231,R2=0.993,对AFB1的检测范围是0.29~0.61 ng/m L,最低检测限(LOD)为0.45 ng/m L。在玉米中的加标回收率为100.33%~106.87%,变异系数小于5%,符合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的标准。
2.基于CDs的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AFB1
Cu2+可以猝灭的CDs的荧光,而焦磷酸钠(PPi)可以通过螯合Cu2+来恢复CDs的荧光,当碱性磷酸酶标记Ig G(ALP-Ig G)催化PPi的水解释放Cu2+后,CDs的荧光强度又会降低。通过CDs在460 nm处的荧光强度变化实现AFB1定量检测。所构建的荧光免疫分析法线性方程为Y=5.700 X+60.218,R2=0.992,对AFB1的检测范围为0.0625~4 ng/m L,最低检测限(LOD)为0.034 ng/m L。玉米样品加标回收实验中,回收率为97.91%~103.33%,此外,变异系数均小于10%,这些结果符合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的标准。
3.基于DAP和CDs的比率荧光和比色双模式免疫分析法检测AFB1
以2,3-二氨基酚嗪(DAP)和碳点(CDs)为基础,建立了AFB1的双模式免疫检测方法。在HRP-Ig G的催化下,邻苯二胺(OPD)被氧化生成具有黄色和强荧光的DAP,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同时,DAP的吸收光谱与CDs的荧光发射光谱重叠,导致CDs的荧光被猝灭。利用DAP和CDs的荧光比值以及DAP的吸光度值变化实现AFB1定量检测。所构建的双模式免疫分析法中荧光法的线性方程为Y=-3.233 X+6.129,R2=0.991,LOD为0.013 ng/m L;比色法线性方程为Y=-0.694 X+1.391,R2=0.991,LOD为0.061 ng/m L。两种模式对AFB1的检测范围均为0.75~1.8 ng/m L;玉米样品加标回收实验中,荧光法的回收率为98.75%~104.25%,比色法的回收率为93.63%~104.63%,此外,变异系数均小于5%,这些结果符合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