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原发肾病综合征
病理分型
中药制剂
摘要: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PNS患者的病理分型、症状、实验室检查以及预后缓解情况,统计PNS的构成比例同时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优势,特别是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所在,为今后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诊断以及开展中医药治疗PNS的规范化研究提供前期依据。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临床研究方法,以我院病理科、住院及门诊系统数据库为依托,依照统一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按照其用药方案,共纳入314例原发肾病综合征患者,其中免疫抑制剂组83例,中成药干预组231例,采集患者信息,观测患者用药后6个月、1年、2年的血清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甘油三酯及临床症状的发展情况。
结果:
1.统计广东省中医院原发肾病综合征的患者病理类型分布情况,结果发现纳入的314例PNS患者中,膜性肾病(NM)患者占据比例最多,共105例(33.22%),其次依次为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病(MCD)90例(28.71%),局灶节段性增生肾小球肾病(FSGS)68例(21.70%),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病(MsPGN)22例(7.03%),IgA肾病具备肾病综合征临床症状患者21例(7.04%),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病(MPGN)6例(1.91%),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2例(IgM肾病等),比例不足0.50%。研究所得原发肾病综合征病例构成比例基本与相关专著相符。
2.中成药干预组与免疫抑制剂组在不同时间点的白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血肌酐、总胆固醇改善上无明显差异(P>0.05),且治疗后各疗效指标都有所改善。
3.我院原发肾病综合征患者于自然病程中存在24例进入慢性肾脏病终末阶段,比例为7.5%,其中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病预后最差,3例(50.00%)患者进入肾衰竭,其次为膜性肾病12例(11.05%),IgA肾病1例(4.54%),局灶节段性增生性肾病和微小病变各4例(5.88%,4.44%),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病0例(0.00%)。与现有的相关统计基本相符。中药干预组在治疗6个月时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下降均优于免疫抑制剂组(P<0.05)。
4.比较单纯使用黄葵胶囊、三芪口服液以及两种中成药结合治疗患者的24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以及预后缓解情况可发现,两种中成药联合使用的患者肾病综合征的缓解情况明显较两种成药单独使用较优。
结论:
***是我国临床上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之一,统计我院统一病理科医师阅片7年所有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病理分型以及预后情况可发现临床PNS最多见的为膜性肾病与微小病变,其次为局灶节段性增生肾小球肾病;预后方面为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病最为凶险,余病理类型预后存在差异,但差异不大。为临床医师提供活检前的基本诊断依据以及活检后的治疗方案的选择建议。
2.临床根据辨证使用中成药治疗原发肾病综合征具有良好疗效,具有缓解临床症状、减少蛋白尿、减少肌酐上升、提升血清白蛋白、降脂等作用,对早期减少尿蛋白排泄具有明显优势,缩短原发肾病综合征患者暴露于大量蛋白尿时间,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由于西药免疫抑制疗法所带来的副作用,值得临床实施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