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AFB1
适体传感器
纳米酶
信号放大技术
摘要:
真菌毒素是一类高毒性次生代谢产物,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其中,黄曲霉毒素B1(AFB1)是污染食品中最常见、毒性最大的真菌毒素之一。因其具有高稳定、易积累的特性,建立高灵敏、特异性的AFB1检测方法对于确保食品安全至关重要。基于此,本论文设计并合成了多种类型的纳米酶,结合核酸信号放大策略,从而构建了一系列高灵敏适体传感器用于AFB1的灵敏、快速检测。主要工作如下:
(1)合成了具有独特团聚特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Hemin-石墨烯(H-GNs)复合材料,结合滚环扩增(RCA)辅助信号放大策略,设计、构建了一种简单、无标记的比色适体传感器用于快速、灵敏检测食品样品中的AFB1。在0.5 M Na Cl溶液中,H-GNs出现团聚现象,但当AFB1靶标存在时,适体与靶标结合,释放出的c DNA,引发RCA扩增反应。扩增产生的高分子量的长单链DNA(ss DNA)带有的负电荷增加,使H-GNs之间的斥力变大,提高了其抗盐能力,H-GNs的分散性变好。其上层清液在H2O2存在下,可催化过氧化氢酶底物TMB生成蓝色的氧化产物ox TMB,发生显色反应,可依据体系显色后溶液颜色的深浅对AFB1的存在进行初判,根据在652 nm处的紫外-可见吸收信号进行定量检测。在最佳条件下,所构建的AFB1比色适体传感器具有较宽的检测范围(0.125 ng/m L~62.5ng/m L)和较低的检出限(0.08 ng/m L),可满足食品现场快速检测的需要。
(2)利用级联锚定策略将单原子铂锚定在MOF衍生多孔碳(p NC)纳米材料上合成了单原子铂纳米酶((Pt-p NC SANs)。该纳米酶具有原子级分散金属活性位点,可最大限度地利用金属原子,同时MOF衍生的碳材料丰富的孔结构,可以富集更多的反应底物,因此,该纳米酶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和良好的成本效益。随后,我们基于Pt-p NC SANs优越的模拟酶活性,结合杂交链式扩增反应((HCR),构建了用于AFB1检测的比色适体传感器。当样品中存在AFB1时,AFB1适体特异性识别靶标,末端带有Pt-p NC SANs的HCR扩增产物在靶标的竞争下从磁球上脱落,游离至上清中。经过磁分离后,将上清液加入TMB-H2O2体系进行反应,在Pt-p NC SANs的催化下,TMB被H2O2氧化生成蓝色ox TMB,可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对AFB1的存在进行初判,通过测定ox TMB在652 nm处的紫外-可见吸收信号大小,实现AFB1的快速定量检测。在最佳条件下,比色适体传感器检测线性范围为1 pg/m L~10 ng/m L,检出限低至0.16 pg/m L,可实现AFB1的快速、灵敏比色分析。
(3)设计合成了Ag@Au IP6双功能纳米酶,并基于该纳米酶构建了一种比色/无标记SERS双模式适体传感器,用于食品中AFB1的超灵敏检测。当AFB1存在时,触发探针暴露并引发HCR扩增反应,导致碱性磷酸酶(ALP)的引入,从而介导了具有核壳结构的Ag@Au IP6纳米酶的自组装。该纳米酶同时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在TMB-H2O2体系中可促进蓝色产物ox TMB的生成,并作为SERS基底显着增强ox TMB的拉曼信号。因此,本研究开发的双模式适体传感器无需修饰信号分子和更换材料或试剂即可实现SERS/比色检测。在现场检测中,视觉传感分析可以通过智能手机中的颜色辅助应用程序收集色度信号并将其转换为RGB值来实现。在最佳条件下,双模核酸适体传感器的检测限低至0.58 fg/m L,可满足AFB1现场快速、灵敏检测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