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DNA修饰金电极
黄曲霉毒素B1
电化学生物传感
检测方法
摘要:
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 AFB1),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Ⅰ类致癌物的毒素,它的危害已经危及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公共安全,世界各国也都已经在关注 AFB1的污染问题。各国都制订了针对各国不同国情的规章制度,以限定 AFB1在食品及动物饲料中的含量。同时,各国的科研工作者也都在为研究更快,更简易的AFB1检测设备以及检测方法。\n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n 1. AFB1单克隆抗体修饰金电极制备AFB1免疫传感器\n 制备了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黄曲霉毒素B1抗体@纳米金修饰金电极电化学传感器单元。实验选用循环伏安法(CV)和示差脉冲伏安法(DPV)研究黄曲霉毒素B1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确定了该传感器测定黄曲霉毒素B1的最优实验条件(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的最适修饰条件为4℃、8 h,PBS缓冲溶液的最适pH值为7.4),建立了测定黄曲霉毒素B1的电化学方法,其线性方程为:i(μA)=0.02166 C+18.8682,线性相关系数R=0.9997;线性检测范围为1.427~150 ng mL-1,对不同猪饲料样品检测的加标回收率在94.44~101.36%。\n 2.基于电化学ssDNA损伤传感对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n 构建了一种快速、简便、价廉的检测黄曲霉毒素 B1(AFB1)的新型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实现对AFB1的快速检测。试验中采用电化学方法为分析方法,对试验条件进行优化,并据最优化条件建立了标准曲线、检测样品。试验最终得出的最优化条件为:ssDNA于4℃下在裸电极上自组装14 h,ssDNA-Au电极与cDNA的杂交时间为2 h,然后得到dsDNA-Au电极,以60μM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 MB)为电化学活性指示剂,pH=7.0,0.2 M磷酸盐缓冲溶液(PBS)配制的铁氰化钾溶液为缓冲底液,不同浓度的AFB1对电极的损伤时间为9 min,不同浓度的AFB1对电极的损伤温度为37℃。该方法对AFB1的线性检测范围为21.839~800 ng mL-1,加标回收实验的回收率在98.34%~101.68%。建立的电化学DNA损伤方法可以实现对AFB1快速、简便、准确的定量检测。\n 3.基于电化学dsDNA损伤传感对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n 构建了一个以亚甲基蓝为电活性指示剂的电化学DNA检测系统。将巯基修饰的dsDNA固定在金电极上,通过探讨dsDNA在金电极表面的自组装、MB及黄曲霉毒素浓度对响应信号的影响等,讨论了传感体系的检测限及特异性。将固定好dsDNA的金电极与黄曲霉毒素B1的溶液进行反应,由于黄曲霉毒素B1与DNA的相互作用,通过与黄曲霉毒素B1反应前后电信号的变化,可以确定目标溶液中黄曲霉毒素B1的量。在对MB的浓度、反应底液的pH值以及温浴的时间和温度等优化后的条件下,黄曲霉毒素B1的浓度在12.458~500 ng mL-1范围时,经AFB1损伤前后的峰电流差值与lg(CAFB1)之间的关系满足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 R=0.9970,加标回收实验的回收率在95.98%~104.57%。说明实验室所建立的方法可以实现对AFB1快速、简便、准确的定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