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智慧图书馆
用户感知
服务指标
摘要:
随着物联网技术、5G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智慧理念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今,一些围绕智慧化的概念也相继出现,如“智慧城市”、“智慧地球”,智慧型社会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长期以来,图书馆承担着文化传承的责任,在人类文明的传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全球智慧化背景下,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智慧化时代用户的需求,于是,图书馆开始进行智慧化转型,数字图书馆与智能技术相结合,“智慧图书馆”便由此形成。2003年奥卢大学图书馆的艾托拉首次提出了智慧图书馆的概念,2020年国家图书馆正式提出建设“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推动全国图书馆向智慧化发展。“智慧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开展一切服务,不断努力向用户提供更加科学、优质的服务,相较于传统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笔者通过阅读文献发现,近几年“智慧图书馆”已成为图书情报领域研究的热点,但“智慧图书馆”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新的理论,现有的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尚不够成熟。大多数研究是从智慧图书馆自身角度出发,通过优化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和改进图书馆的智能化设备来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少有研究立足于用户角度,分析用户对智慧图书馆的主观感受,以用户感知为基础来改进智慧图书馆服务。从用户感知视角出发,具象化用户需求与智慧图书馆服务之间的问题,能够彰显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核心服务理念,更好地推进图书馆智慧化进展,提升智慧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基于此,本文以“智慧图书馆”为对象,立足于用户感知角度对影响智慧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指标进行分析,借助SPSS17.0软件定量地构建了智慧图书馆服务指标体系,并以南京大学智慧图书馆为案例,基于上述服务指标体系分析其建设现状,提出了南京大学智慧图书馆构建策略,推进其智慧服务完善。本文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分析了国内外智慧图书馆的研究现状和相关概念理论。借助pycharts对国内外近年来有关智慧图书馆的研究现状、研究内容进行可视化,并对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进行了明确。此外,对本文涉及到的智慧图书馆概念、用户感知概念、服务质量评估理论等进行了说明辨析。构建了用户感知角度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指标体系。首先通过文献调研法、专家咨询法,对用户感知智慧图书馆服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选取了29个二级指标并构建了假设模型。然后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获取数据,对收集到的257份有效问卷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借助SPSS17.0对数据进行了信度效度检验和因子分析适应性检验。再对数据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依据因子分析结果对模型进行了修正重塑,构建了一套智慧图书馆服务指标体系,包含有7个一级指标和29个二级指标,最后对各指标进行了权重赋值。选取南京大学智慧图书馆为对象进行了案例分析。以构建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指标体系为标准,对南京大学智慧图书馆的服务现状进行了详细表述分析,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以提升用户感知度为目的的南京大学智慧图书馆完善对策:构建虚拟图书馆、应用智能座位管理系统、提高用户数据素养、改进智慧机器人语料库、提高个性化服务水平、打造智慧化服务队伍。本研究尚有不足之处需要未来改进完善,文章最后对全文的主要工作进行了总结概括,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