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智慧服务
智慧图书馆
上海市
摘要:
近年来,为控制新冠疫情传播,同时满足公众在疫情期间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国各大公共图书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闭馆不打烊”,不断优化创新服务模式。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和突如其来的疫情,更是催化加速了图书馆由传统型图书馆转型成为智能型图书馆的紧迫程度,“以书为本”的传统图书馆已无法跟上时代的变革,转型之势迫在眉睫。
加上国家的“十四五”规划决定把“推动实施智慧图书馆统一平台建设”作为建设目标,强调了智能化的重要性,使得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等各类机构都将智能化服务和智能化图书馆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目标,力争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智能化服务,并开展了智慧图书馆的建设项目。
因此,智慧图书馆发展战略成为传统图书馆的长期发展策略中的重大一环,更是大数字图书馆长期发展的延伸,是现代图书馆变革的必须,也是推进构建“数字中国”的重大战略要求。公共图书馆将以优质服务为宗旨,融合现代技术综合运用,着力建设读者的智能服务新形态,积极建设线上线下相交融的智能图书馆服务体系。
智慧服务应用作为公共图书馆建设管理过程的重中之重,更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关键内容,直接关系到能否最大程度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为广大读者用户提供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智慧图书馆建设对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以上海市内硬件配置较为齐全、整体建设程度较高、相对具有代表性的19家市区级公共图书馆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智慧服务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当前的上海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新兴服务平台利用不充分、检索功能层次挖掘不深入、咨询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智慧空间建设程度比较低、智能服务设备普及面较窄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原因分别是新兴服务平台在区域发展间存在差异、算法限制与需求差异导致检索层次不深入、咨询服务体系存在滞后性与机械化、协作机制缺失和创新理念匮乏限制了智慧空间建设、智能设备存在高进入壁垒和单一的功能与传销渠道的问题。论文在借鉴国内其他图书馆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对图书馆智能服务的实施对策,即利用新兴平台延展借还渠道、深化检索层次完善检索功能完善咨询体系实现主动服务、加大智慧空间的建设力度、加强云端平台的建设开发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