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智慧图书馆
智慧服务
摘要:
目的:
本研究以太原市域内14所公办本科层次高校图书馆及相关用户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调研法调查各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具体开展形式,分析发现各高校图书馆在转型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结合问卷调查法调查各高校图书馆用户对智慧服务的满意度,分析智慧服务在满足用户需求和提升用户体验方面的成效,指出智慧服务设计和开展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基于以上为太原市域内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提出相对应的发展策略。
方法:
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总结概括智慧图书馆与智慧服务的概念内涵,并归纳出智慧服务的六点基本要素,以此构建评价体系,展开对太原市域内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现状调查;采用统计学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其中使用信度分析、效度分析、EFA、CFA来评价问卷的量表部分题项设置是否合理及结果是否可靠,使用描述性统计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1)向太原市域内14所公办本科层次高校图书馆用户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2份,问卷有效率为96.2%。通过信效度检验与因子分析,本文问卷的量表部分满足研究要求。
(2)本文所调研的14所高校图书馆均已开展智慧借阅服务、智慧推荐服务、智慧空间服务、智慧咨询与支持服务、智慧服务设施和移动应用与在线服务,但不同图书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智慧服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有:技术和经费限制、推荐服务的优化需求、咨询与支持服务的功能限制。
(3)智慧借阅服务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3.65分,比较满意;智慧推荐服务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3.61分,比较满意;智慧空间服务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3.49分,不太满意;智慧咨询与支持服务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3.5分,基本满意;智慧服务设施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3.62分,比较满意;移动应用与在线服务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3.61分,比较满意。
(4)智慧借阅服务的服务可靠性为该维度得分最低的特征;智慧推荐服务的推荐内容的相关性、数据库的全面性分别为该维度得分最低的特征;智慧空间服务的便捷性、社群建设性和协作性两项特征得分均在3.5分以下;智慧咨询与支持服务的知识扩展和启发性、多渠道支持分别为该维度得分最低的特征;智慧服务设施的用户友好性为该维度得分最低的特征;移动应用与在线服务的远程访问、可扩展性分别为该维度得分最低的特征。
(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校图书馆中这些智慧服务的不同方面是互相关联的,改善或加强某一方面的服务可能会对其他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用户在图书馆智慧服务的一个方面获得积极体验也可能会正向影响其对其他服务的感受。
结论:
目前太原市域内高校图书馆在智慧服务的开展建设中虽有其可取之处,但像智慧化程度相对较低之类的问题也很明显,与成熟完善的智慧服务生态体系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故本研究提出的发展策略是:加强高水平馆员的引进和培养;加强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增加资源获取途径;加大智慧空间建设力度,完善智慧服务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