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搅拌棒吸附萃取
共价有机框架
金属-共价有机框架复合材料
农药残留
高效液相色谱
蔬果
环境监测
摘要:
由于农药的过度使用,农药残留问题引发人们的广泛地关注与思考。在实际样品中,农药残留通常具有含量低且样品基质复杂的特点,因此选取一种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显得尤为关键。当前,在样品前处理技术领域中搅拌棒吸附萃取(SBSE)技术独树一帜。它是一种新颖的、微型化的处理技术,打破了传统样品处理方式的局限性,它具有操作简易便捷、绿色环保及高效的特点。更为突出的是,它能够与诸多仪器实现联用如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质联用仪、气相色谱仪等,因此该方法被食品、环境、生物等众多领域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当前的SBSE商业化搅拌棒涂层领域,可供选择的涂层材料种类稀少,因此开发新型材料的应用尤为关键。共价有机框架(COFs)具有密度低、稳定性强、比表面积大,孔状结构及结构易调控的特点,在实际样品检测中对农药残留表现出良好吸附能力,有望作为新型搅拌棒涂层材料,突破SBSE目前的难题。本文采用室温合成法合成了多种亚胺类COFs材料,并对COFs材料进行表征,将其制成涂层搅拌棒,建立COFs-SBSE-HPLC-DAD检测农药的新方法,并用以检测实际样品如蔬菜水果及环境水样中的农药,通过吸附动力学及理论计算探索不同结构及改性的COF材料吸附农药的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利用卤素改性COFs涂层搅拌棒开发了一种用于检测蔬菜中常见农药的方法。其中,溴改性COF-c涂层搅拌棒的吸附效率最高。研究发现吸附机理涉及多种相互作用,包括π-π相互作用、氢键C-H---π相互作用。异菌脲、腐霉利和丙环唑在COF-c上的吸附为化学吸附。优化SBSE参数,如萃取时间、搅拌速率、解吸条件、p H值和盐浓度。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分析性能,线性范围内相关性强(R2为0.9985-0.9997),检出限低至0.068-0.21μg/L,富集倍数为25-32倍(接近理论值40)。该方法的重现性也得到了评估,相对标准偏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在实际蔬菜样品的分析中,COF-c涂层搅拌成功地检测出了农药残留,加标回收率令人满意。表明建立的溴改性COFs涂层搅拌棒检测农药的新方法灵敏度高、实用性强,可以实现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富集、分离和检测。
(2)2,5-二甲氧基对苯二甲醛(DMTP)、2,5-二己氧基对苯二甲醛(DHT)、2,5-二辛氧基对苯二甲醛(DOTP)和1,3,5-三(4-氨基苯基)苯(TAPB)通过简单的室温合成法制备得到亚胺类COF-d、COF-e、COF-f,并利用物理粘附法将其涂覆在玻璃棒上得到COF-d、COF-e、COF-f涂层搅拌棒并用于检测水果中的农药异菌脲、腐霉利、丙环唑。COF-d,e,f中d的空间位阻更小、π-π作用更强,分子间作用力更好,对极性较大的农药异菌脲、腐霉利和丙环唑表现出较高的萃取效率,且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基于此,建立了SBSE-COF-d-HPLC分析方法用于检测水果中的三种农药残留。该方法对农药残留的分析具有较低的检测限(0.21-0.52μg/L)。它还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1-1000μg/L),并表现出良好的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5.6%。草莓和红果参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1.42-119.09%和86.18-99.16%,说明建立的新方法在实际样品中检测痕量农药残留的应用潜力。
(3)采用一种基于MOF@COF异质结构复合材料(NH2-MIL-125(Ti)@COF-c)的新型搅拌棒吸附萃取技术,用于水体中5种典型氯酚类农药(2-CP、2,4,6-TCP、2,4,5-TCP、2,6-DCP和3,5-DCP)的痕量检测。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具有分级孔道结构的MOF@COF复合材料,采用物理粘附法将其涂覆于磁控搅拌棒表面,构建了基于搅拌棒萃取-高效液相色谱(SBSE-HPLC)的联用检测平台。系统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实验及模拟结果表明该材料通过包括氢键相互作用、配位相互作用以及π-π相互作用在内的多种协同作用结果,实现目标物的高效富集。在优化条件下(p H 6.0,萃取时间30 min,搅拌速率700rpm,解吸溶剂甲醇200u L,解析时间20 min),方法展现出优异的分析性能:富集因子28.82-37.71(理论倍数50),检出限0.98-1.87μg/L(S/N=3),经50次循环使用后萃取效率无明显减弱。本工作建立了一种新型功能化材料用于环境水体中氯酚类有机污染物快速检测的新方法,在环境监测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