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杨木
水热炭
钛酸铋
光催化
印染废水
摘要:
纺织、印染等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毒物质,若直接排放至自然环境中,会对人体健康、动物生存及其他生物群落产生潜在的危害。因此,如何有效治理这些废水已成为科研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光催化氧化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脱颖而出,该技术利用太阳光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能够高效地降解各类有机污染物,且具有非选择性、无二次污染等特点,是助力低碳环保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效技术手段。
钛酸铋(Bi20TiO32)光催化剂因其合适的能带结构,能在可见光下直接作用而受到关注,然而,其光生载流子复合率较高的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和实际应用。为此,本文首先通过磷酸活化制备了水热炭(HTC),再与Bi20TiO32复合,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出HTC/Bi20TiO32光催化剂材料,最后利用所制备的催化剂光催化降解模拟印染废水。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以杨木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和水热法制备了杨木水热炭。以罗丹明B(Rh B)染料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水热温度、液固比、水热时间对杨木水热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进行了制备工艺优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BET)、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水热炭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杨木水热炭具有良好的孔隙结构,比表面积为53.11 m2/g,且表面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响应面试验得到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水热温度194℃、液固比25:1、水热时间11.8 h,此条件下制备的水热炭对罗丹明B的吸附量可达到31.65 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对Rh B的吸附为单层吸附。
(2)为了提高Bi20TiO32的光催化性能,以HTC作为基底,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出HTC/Bi20TiO32复合材料。用300 W氙灯模拟太阳光,探究了煅烧温度、水热炭添加量、煅烧时间对HTC/Bi20TiO3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和动力学规律,进一步利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制备工艺条件。响应面试验的结果表明:当水热炭添加量为1.04 g,煅烧时间为1 h,煅烧温度为295℃时,制备得到的HTC/Bi20TiO32光催化剂光照120 min后,对100 mL 10 mg/L Rh B溶液光催化降解为98.68%。SEM显示Bi20TiO32颗粒成功在HTC表面生长,XRD和FT-IR表征发现HTC的加入并未明显改变Bi20TiO32光催化剂的结构。自由基捕获实验表明,超氧自由基(·O2-)在Rh B降解过程中起主导作用,h+在整个降解过程中几乎不起作用,HTC/Bi20TiO32对多种不同的染料都有着较好的降解效果。
(3)利用HTC/Bi20TiO32光催化降解模拟印染废水,研究了吸附时间、光照时间、溶液pH、催化剂用量和10%H2O2添加量对光催化降解模拟印染废水的影响。研究表明:吸附时间为30min,光照时间为120min,pH为3.00,HTC/Bi20TiO32光催化剂用量为0.10 g,10%H2O2加入量为0.30 mL时,100 mL模拟染料废水的CODCr值从初始的560.72 mg/L显著降低至73.45 mg/L,CODCr降解率达到86.90%,处理后的染料废水色度接近纯净水,几乎无色。HTC/Bi20TiO32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经过5次循环使用后降解率仍有78.16%,且循环使用后催化剂的结构基本不变。
综上所述,本论文以杨木为生物质原料,采用水热碳化法成功制备了杨木基水热炭(HTC),通过磷酸活化处理,水热炭的比表面积显著提升。进一步通过溶剂热法将Bi20TiO32纳米颗粒均匀生长在活化水热炭表面,构建了具有可见光光催化性能和良好循环稳定性的HTC/Bi20TiO32复合光催化剂。本论文为印染废水的高效处理提供了一种新型、稳定的生物质炭光催化复合材料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