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MXene
ZIF-67
液态金属
界面改性
电磁干扰屏蔽
摘要:
随着智能无线设备和电子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电磁干扰引发的信号串扰和设备故障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关键技术挑战。过渡金属碳或碳/氮化物(MXene)因其优异的电导率、机械加工特性和可在水溶液中分散等优点,正发展为电磁屏蔽领域的热点研究材料。与此同时,深空探测与极地探测任务日益频繁,人们对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的耐候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传统聚合物复合材料在极端温度环境下常因填料与基体热膨胀系数差异而导致界面分层和导电网络退化,从而造成电磁屏蔽性能衰减的问题。本研究构建了具有梯度结构与多级导电网络的电磁屏蔽复合材料,前者展现出显著的界面阻抗匹配特性,配合对入射电磁波形成的高性能损耗机制,表现出协同增强的电磁屏蔽机理。后者则实现了极端低温下应力分散与导电网络的协同稳定,将复合材料性能受环境影响的程度尽可能减少。本研究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核心方向:
(1)MXene/ZIF-67衍生Co@C/CNF梯度复合薄膜的制备及电磁屏蔽性能研究:在电磁屏蔽材料的结构-性能优化设计中,构建梯度结构与多级协同损耗机制是实现高效电磁屏蔽性能的关键路径,但均衡梯度结构的可控制备与异质界面的稳定仍是技术难点。本研究基于金属有机框架(MOFs)的结构转变,设计了一种磁/电协同梯度复合薄膜的制备策略。通过晶体形貌控制获得均相ZIF-67,利用碳化工艺调控Co@C纳米材料的磁化强度(最高达61 emu g-1),结合纳米纤维素构建磁化强度渐变的梯度薄膜结构。进一步整合MXene异质界面,制备出具有吸收/反射双模式响应的MXene/Co@C/CNF梯度复合薄膜。经逐层真空抽滤技术所构建的梯度结构赋予材料丰富的异质界面,使其在X波段展现出高达65.2 d B的EMI SE(电磁干扰屏蔽性能),其中吸收损耗性能SEA占比超过79%。梯度磁化强度不仅激活了多重磁/电协同损耗机制,更构建了差异化的电磁屏蔽结构,具有磁损耗优势的高吸收层可有效降低电磁污染,而基于导电网络的强反射层则显著降低了电磁热堆积效应。这种梯度结构工程与界面协同设计的集成化策略,为新一代智能电磁屏蔽材料的开发提供了新方案。
(2)MXene/Liquid Metal@水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磁屏蔽性能研究:在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的功能化设计中,引入导电填料至聚合物基体是有效的功能调控策略,然而实现填料的均匀分散并克服极端低温环境下的性能衰减仍是亟待突破的技术瓶颈。本研究基于界面工程策略,利用水性环氧树脂与MXene的本征相容性,结合液态金属表面改性技术,通过常温固化工艺成功制备了MXLM@WER复合材料。仅有MXene作为导电网络的复合材料平均EMI SE超过了21.8 d B(X波段)。进一步引入多种尺寸的液态金属后,MXene与改性液态金属在水性环氧树脂基体内部形成协同分布的多级导电网络,使复合材料在低填料体积分数下实现最高52.63 d B的EMI SE,较单一MXene体系提升了141%。更为重要的是,液态金属基于低温膨胀特性产生的动态体积补偿效应,显著缓解了极端低温(液氮温度,77 K)热应力对导电网络的破坏,保留了88.7%的电磁屏蔽性能。这种兼具宽温域适应性与高效电磁屏蔽特性的复合材料,为极端环境电子设备的电磁防护提供了创新型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