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铟基半导体
异质结
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
过氧化氢合成
双金属
摘要: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光催化技术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的能源转化与污染物治理手段备受关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与铟基半导体因其独特的结构特性与光电性能,在光催化领域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然而,单一材料的光生载流子复合率高、光吸收范围有限等缺陷制约了其实际应用。本论文聚焦于MOFs/铟基半导体异质复合材料的理性设计与性能优化,通过构建两类新型异质结构(UiO66-NH2@In2O3与MIL-68-OH@InOOH),系统探究其光催化性能增强机制,并拓展其在二氧化碳还原与过氧化氢合成中的应用。
首先,以氨基功能化的UiO66为基底,合成了一种UiO66-NH2@In2O3异质结构,其中UiO66-NH2金属有机框架(MOFs)与氧化铟(In2O3)纳米颗粒相结合,形成了稳定的异质结构。结果表明,在250°C煅烧4小时后,成功获得了In2O3均匀负载的异质结构。UiO66-NH2与In2O3之间显著的电子相互作用,显著增强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和迁移能力,从而实现了优异的CO2光催化还原性能。在光照条件下,UiO66-NH2@In2O3在第一小时内的CO产率达到83.68μmol·g-1,7小时累计产量达485.08μmol·g-1,显著优于纯UiO66-NH2和In2O3。这种卓越的催化活性归因于UiO66-NH2的大比表面积,促进了CO2吸附,以及其与In2O3形成的异质结结构,有效提升了光生载流子的动力学性能。本研究揭示了UiO66-NH2与In2O3的协同作用,为高性能光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思路。
其次,针对光催化合成H2O2效率低的问题,原位一步法设计合成了MIL-68(In)-OH@InOOH异质复合材料。通过系统调控铟盐与配体的摩尔比,发现当摩尔比为1:1时,形成纯相MIL‐68(In)-OH,而当比值≥2:1时,InOOH逐渐在MIL‐68(In)-OH骨架上生长,最终形成MIL‐68(In)-OH@InOOH复合材料。实验表明,该复合材料在无牺牲剂条件下,H2O2生成速率可达1441μmol·g-1·h-1。结合自由基捕获实验与能带结构分析,揭示了MIL-68(In)-OH的羟基官能团与InOOH的氧空位协同促进O2和H2O双途径生产过氧化氢,为高效光催化H2O2合成提供了新的策略。
在MIL-68-OH@InOOH的基础上,制备了双金属MIL-68-OH应用于光催化合成过氧化氢(H2O2)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在一系列双金属MIL-68-OH@InOOH中双金属MIL-68-OH(In9Zn1)@InOOH对H2O2光催化性能最高达到1547μmol·g-1·h-1,优于其他双金属MIL-68-OH(In Co)@InOOH和MIL-68-OH(In Fe)@InOOH和其他比例的MIL-68-OH(InZn)@InOOH。XRD、SEM和XPS表征证实了双金属MOF的成功合成。Zn的掺杂引起晶胞尺寸收缩和In电子密度降低,同时材料表面化学状态的改变进一步支持了双金属协同机制。这项工作为开发高性能基于MOF的光催化合成过氧化氢铺平了一条新途径。
本论文通过界面工程与结构调控,为MOFs/半导体异质结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范例,同时为光催化技术在碳中和与绿色化学合成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