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动态力场成型
导热复合材料
形性调控
防除冰
摘要:
在极端低温环境下,飞机机翼表面的快速结冰严重威胁飞行安全,而现有的防除冰材料体系面临“高导热需求与力学性能劣化”的突出矛盾。目前针对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导热增强的主流加工技术主要依赖高导热填料填充与稳态力场成型工艺优化,高导热填料改性方案虽能提高热导率,但使弯曲模量大幅下降,其根本问题在于传统稳态力场成型工艺难以突破填料团聚效应与取向无序化限制。超声辅助技术虽能通过空化效应实现微米级团聚体解离,但受限于单一场作用时间难以完成纳米填料的多尺度有序组装。这种“三维填料网络-基体/界面结构-制品宏观性能”协同调控失配最终导致材料垂直热导率低,严重制约其快速热响应能力。因此,开发兼具高导热、快速热响应、力学性能稳定的新一代防除冰复合材料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动态力场成型技术,通过耦合低频循环力场与高频超声力场,强化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形性调控效果,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
(1)为实现复合材料的宏观/微观形态调控,确保低填料用量下复合材料性能的大幅提升,基于前期课题组提出的强制组装和“沙渠-石渠”转换方法,本文搭建了一种动态力场成型装置,通过低频循环力场(1 Hz,5-8MPa)和高频超声力场(20 k Hz,500 J)的协同作用,强化聚合物基导热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形性调控效果,在低填料用量下高效构建导热通路并改善两相界面状态。
(2)基于动态力场成型方法开展高导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备及超声强化技术研究,突破功能填料在树脂基体中的高分散性和与纤维织物强浸润性关键技术,研究结果显示,制备的25层(厚度6 mm)石英纤维增强氰酸酯树脂复合材料在30 wt%氮化硼(BN)填充量时,垂直热导率达1.45 W/m·K(较稳压力场提升42.16%),同时保持411.69 MPa的抗弯强度,层间剪切强度达65.05 MPa(较稳压力场提升33.79%),保证了在低填料用量下高效构建导热通路并改善两相界面状态,实现低填料用量下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大幅提升,从而兼顾制品的高导热和优良力学性能。
(3)开展基于动态力场成型的防除冰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验证,设计了一种“发热功能层-柔性电路层-纤维增强层”三层一体化结构。采用真空抽滤结合强制组装技术完成碳纳米管图案化电加热元件的制备,并利用动态力场成型方法制备了添加了氮化硼导热填料的纤维增强氰酸酯树脂复合材料,以确保整体制品的均热性。实验结果显示,CNTs-CNFs(10:1)薄膜展现出卓越性能,在25 V电压下可快速升温至450.35°C,较CNTs-CNFs(1:1)薄膜生热性能提升89.3%。图案化阵列测试中,在-20°C的环境温度中,1/CNTs-CNFs(10:1)元件在0.2 W/cm2功率密度下,60 s内样件中心温度达63°C。实现电加热效率的有效提升,从而实现对飞机机翼快速且均匀的防除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