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蜂窝夹芯结构
复合材料
导热特性
燃烧特性
熵权-TOPSIS法
摘要:
纤维增强型树脂基蜂窝夹芯结构材料因其具有比强度高和耐腐蚀强等显著优点,逐渐取代层压板材料,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先进飞机内饰壁板。飞机内饰壁板材料需同时具备轻薄和耐烧穿的特点,在满足轻量化要求的同时确保机舱的火安全性能。但材料的轻薄与耐火性能往往互相矛盾,很难协调。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国内同类商业壁板材料为满足材料的耐火性能要求,牺牲了材料的轻量化优势,整体性能与大飞机轻量化设计理念差距甚远。故本文以玻璃纤维/酚醛树脂预浸料和蜂窝芯材为原料,制备不同面板与蜂窝芯厚度组合的蜂窝夹芯结构材料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导热机理及耐火特性,最后根据熵权-TOPSIS法对蜂窝夹芯结构材料的轻质、耐火性进行综合评价。主要结论如下:
1.相较于面板厚度,蜂窝芯厚度变化对材料导热性能影响更为显著,蜂窝芯厚度增加使导热系数降低,隔热性能增加(红外热成像验证),这源于孔隙率与导热系数呈显著负相关、比表面积与导热系数呈正相关的机制。研究进一步发现,当蜂窝芯厚度增加5.0mm时,其内部传热主导模式发生转变:热辐射传热占比从19.1%增至33.1%,而热传导占比从47.3%下降至34.4%。
2.考虑蜂窝夹芯结构材料的面板对导热性能的影响,基于Fourier定律和Swan-Pittman半经验公式建立了适用于树脂基蜂窝夹芯结构材料的传热理论模型:k=k1kek3h/h1kek3+hck1k3+h3k1ke,利用有限元模拟获得蜂窝芯体平均温度这一关键参数用于理论模型计算,通过将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最大误差不超过20%,且由于材料本身导热系数较低,误差波动范围相对较小。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传热理论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该模型适用于自身质地均匀且呈现三层平壁结构形式的材料。
3.通过锥形量热仪揭示了蜂窝夹芯结构材料厚度对其燃烧行为的影响规律。实验表明:材料厚度增加会延长点燃时间和燃烧时间。相比于面板厚度,蜂窝芯厚度增加通过延长热传递路径,提升阻燃性能;材料厚度增加同时会导致可燃物总量增加,使热释放速率峰值和总热释放量上升。蜂窝夹芯结构材料的燃烧分为初始受热阶段、第一燃烧阶段(面板燃烧)、第二燃烧阶段(蜂窝芯材燃烧)和衰减阶段四个阶段。燃烧过程中呈现双热释放速率峰现象,且随着蜂窝芯厚度增加,热量积聚效应使前后两峰值差值逐渐减小(降幅达80%)。
4.面板厚度增加通过形成致密炭化层抑制氧气扩散,减少CO?生成量,但加剧不完全燃烧,使CO生成量增加,且其增厚对质量损失率的抑制作用强于蜂窝芯,而蜂窝芯厚度增加导致可燃物增加,使CO和CO?生成量同步上升。总产烟量随材料总厚度增加而上升。在厚度基本一致的前提下,本文制备的蜂窝夹芯结构材料耐热性能更好。
5.利用熵权-TOPSIS法从经济效益、引燃与火蔓延特性、热释放特性以及烟气危险性四个方面综合评估材料的轻量化和耐火性,通过与商业壁板材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当材料的厚度组合设计为上面板0.9 mm,下面板0.3 mm,蜂窝芯10.0 mm时,其综合性能优于国内同类商业壁板材料,材料的轻量化与耐火性能达到更好的平衡,表明制备工艺具有一定的普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