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仿生构型
共晶高熵合金
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摘要:
仿生构型金属层状复合材料模仿自然界中生物结构的设计,借助高硬度、高强度金属间化合物强化层,有效提升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在空间碎片超高速碰撞防护、地面轻型装甲车、武器装备防护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广泛。Al以其密度小、比强度高等优点成为高性能轻质型结构材料之一。Al Co Cr Fe Ni2.1共晶高熵合金(EHEA)具备双相(FCC/BCC)片层状共晶结构,实现高强度、高硬度与良好韧性相匹配,且EHEA与Al具有良好的界面润湿性,有望解决异种金属界面不相容导致的强韧性不佳的瓶颈问题。论文针对结构材料在轻量化、高强度和高吸能方面的需求,进行仿生EHEA骨架的构型设计,结合选区激光熔化(SLM)技术制备出高强度EHEA骨架,探究了EHEA骨架的组织演化行为和性能调控机制。利用真空热压法和无压渗透法制备出仿生构型EHEA/Al复合材料,研究了热压温度对EHEA/Al复合材料界面元素扩散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阐明了界面扩散层形成机理及强化机制,重点揭示了无压渗透EHEA/Al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调控规律与力学行为强化机制。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
(1)通过对比不同仿生构型EHEA骨架的力学性能、吸能特性及损伤机制,得到仿贝壳珍珠层的长方形结构在弯曲加载中性能最优。仿蝴蝶翅膀的圆形构型EHEA骨架在静态压缩过程中受力均匀,抗压强度为477 MPa。能量在仿螳螂虾三角形构型中快速传递,动态压缩载荷下能有效分散应力,抗压强度最高达607 MPa。具有几何对称性的仿海螺正方形构型在四个尖角区域成为高应力集中点,缺少孔洞塌陷的吸能路径,裂纹扩展阻力低。仿蜂窝结构的六边形结构在动态压缩中的多级渐进式能量耗散与逐层结构坍塌表现出最优的吸能特性,应变能为34.3 J。仿贝壳珍珠层的长方形结构在弯曲加载中表现为多级裂纹抑制与分层协同增韧的损伤机制,其弯曲强度高达726 MPa,断裂应变达14.1%,交错排列的层间错位结构通过裂纹偏转与应力再分布机制有效延缓断裂。
(2)随着SLM过程中激光体积能量密度(VED)的增加,EHEA骨架的组织从胞状结构转变为胞状和片层状共存结构,强度先增加后降低,在VED为137.25 J/mm3时强度最高。当VED为58.82 J/mm3时,低能量输入导致熔池冷却速率升高,高温度梯度主导定向枝晶生长,形成纳米级胞状共晶结构。随着VED的增加,熔池高温时间延长,冷却速率降低,形成周期性片层结构。高能量输入导致多次重熔,引发成分波动,形成胞状与片层结构交替分布的异质组织。当VED为137.25 J/mm3时,EHEA致密度高达99.7%,FCC相平均晶粒尺寸220 nm,BCC相平均晶粒尺寸390 nm,形成的胞状和片层异质结构界面通过应变梯度诱导背应力强化与裂纹偏转,协同晶界强化与位错强化使EHEA骨架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最高分别为241 MPa和1530 MPa。
(3)通过退火处理调控相变与晶粒细化使EHEA骨架的强韧性增加,退火温度为620°C时,EHEA骨架的抗拉强度最高为1700 MPa,伸长率为8.2%。随着退火温度从600°C升高至640°C,加速了Al、Ni原子扩散,促进了共晶片层组织的长大,FCC/BCC两相片层间距由0.23μm扩展至0.39μm。与FCC相相比,BCC相在高温下热力学更稳定,Al元素从FCC相扩散至BCC相,引起相变反应。当退火温度为620°C时,FCC相体积分数降至51.5%,BCC相体积分数增至48.5%。退火处理后SLM过程中热收缩产生的残余应力得到释放并发生再结晶,降低了位错密度,导致晶粒细化至1.45μm。
(4)研究了热压温度对仿生构型EHEA/Al复合材料界面元素扩散行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当热压温度为620°C时,扩散层厚度最大,达到2.45μm,复合材料的压缩与拉伸强度最高。界面处EHEA和Al元素发生相互扩散,产生迟滞扩散效应,界面处形成梯度固溶体,无金属间化合物生成。随着热压温度从600°C升高到640°C,扩散层的厚度先增加后降低。当热压温度为620°C时,仿贝壳珍珠层“软砖硬泥”结构(硬相EHEA/软相Al)产生背应力硬化与裂纹偏转效应,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达到14.1GPa,抗压强度为182 MPa,屈服强度为236 MPa,伸长率为6.1%,动态压缩强度为200MPa,应变吸收能为16.8 J。
(5)阐明了无压渗透制备仿生构型EHEA/Al复合材料的界面处元素扩散行为与扩散层中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机理。EHEA各元素与Al间的低负混合焓值引起强化学亲和力,以及晶体结构差异降低体系自由能,促使金属间化合物形成。当渗透温度从750°C升高至850°C,Al原子扩散激活能增加,并激发EHEA中各原子活化能增加,扩散层厚度由85.6μm增加至3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