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竹原纤维
聚丙烯纤维
水泥基复合材料
表面改性
摘要:
随着现代建筑工程对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需求的不断提升,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抗裂性能、韧性及耐久性而成为研究热点。在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中,纤维-基体界面粘结性能至关重要,是取得材料性能突破的关键。因纳米材料(如纳米纤维素、氧化石墨烯等)具有高比表面积和特殊表面效应,采用纳米材料表面修饰纤维技术优化纤维-基体界面过渡区,已成为提升复合材料宏观性能的前沿研究方向。
为此,本研究选取纳米纤维素(CNFS)和氧化石墨烯(GO)为功能化改性剂,采用物理喷涂沉积技术分别对竹原纤维(BF)和聚丙烯纤维(PP)进行表面纳米化修饰,系统探究了改性工艺参数对纤维界面特性及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CNFS改性竹原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研究。采用Na OH预处理结合硅烷偶联剂为引发剂的方法,配制不同浓度的纳米纤维素(CNFS)改性溶液,通过喷涂方式对BF进行表面改性。探讨了不同Na OH浓度和CNFS浓度对竹原纤维表面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改性前后BF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5%Na OH预处理后,BF表面杂质显著减少,且表面出现少量褶皱;在此基础上,采用8%CNFS改性溶液处理后,纤维表面形成了致密的CNFS-KH560保护膜。FTIR分析显示,碱处理后纤维素特征峰强度降低,而CNFS改性后特征峰面积显著增加,表明CNFS成功附着于BF表面。XRD结果表明,纤维素的结晶区域几乎不受处理影响。力学性能测试表明,采用5%Na OH预处理、10%硅烷偶联剂、8%CNFS改性溶液处理的BF效果最佳,其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达65 MPa,抗折强度达10.9 MPa,较未改性纤维有明显提升。
(2)GO改性聚丙烯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研究。分别以KH560和GO为改性原料,对PP进行表面改性。通过FTIR、FE-SEM和XRD对改性前后PP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其亲水性及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FTIR光谱中出现了羟基特征峰,SEM观察到纤维表面有物质附着,XRD谱图中出现了GO的特征峰,证实了PP纤维成功改性。接触角测试表明,改性后PP的疏水性显著改善。力学性能测试显示,采用2 mg/m LGO溶液改性的PP效果最佳,其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达66.5 MPa,抗折强度达9.5 MPa,较未改性纤维有明显提升。
(3)改性混杂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改性后的BF与PP以不同比例混杂掺入水泥基复合材料中,研究其基本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结果表明,混杂纤维的掺入显著提升了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且不同纤维掺量对增强效果有显著影响。当BF掺量为0.5%、PP掺量为0.3%时,复合材料表现出最优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本研究通过表面改性技术成功制备了高性能的BF和PP,并系统评价了其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研究结果为高性能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