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结构设计
TiAl基复合材料
粉末冶金
强韧化
可加工性
摘要:
TiAl基合金作为一种备受关注的轻质高温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该合金目前仍存在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室温脆性较大、加工性能不佳、高温下的塑性和强度不足等,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近年来,随着材料设计思路的逐步深化,复合材料在制备技术和理论探索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突破。在此研究背景下,本文采用增强相结构设计的策略,制备以不同结构Ti-6Al-4V(TC4)粉末作为增强相,Ti-48Al-2Cr-2Nb为基体的TiAl基复合材料。以不同结构的增强相比例和含量为变量,通过高温拉伸实验研究其对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优的增强相配比和含量。随后,借助高温压缩实验对其热加工性能进行评估。
本文利用湿法球磨工艺,通过调整球磨工艺,将球状结构的TC4粉末(TC4G)转化为层状结构的TC4粉末(TC4F)。所获得的TC4F粉末长径比接近1:26,并伴有明显的择优取向和晶粒细化特性。在后续的真空热压烧结过程中TC4F粉末内部高密度的位错和晶界引起的短路扩散效应极大增加了复合材料的可烧结性。
经1250℃、40 MPa、1 h的真空热压烧结后,TC4G在组织中呈现近似球状,未观察到明显的扩散层。相比之下,TC4F在组织中表现为不规则片层状,并与基体发生显著的扩散反应,形成了厚度约为40μm的γ/α2层状扩散层。此外,由于TC4F粉末独特的结构特性,其表现出更优异的孔隙填充能力,从而使烧结后组织的致密度随着TC4F粉末比例的增加而提升。然而,由于TC4中α-Ti相在同素异构转变过程中伴随晶胞体积的变化,烧结后组织的致密度随TC4F粉末含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同时,TC4F粉末与基体之间的扩散反应生成了α2-Ti3Al相,导致烧结后复合材料的硬度随着TC4F粉末比例和含量的增加而逐步提高。
高温拉伸实验结果表明随着TC4F比例的增加复合材料的高温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增大,且在增强相全部为TC4F时复合材料的性能最好。随着TC4F增强相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高温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先增大后减小,其中TC4F的添加量为8 wt.%时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在800℃时,强度和延伸率分别达到506 MPa,17.2%,相较于Ti-48Al-2Cr-2Nb合金的202 MPa,3.3%,分别提升了1.5倍和4.2倍。TC4F增强相的引入使得TiAl基复合材料的晶粒尺寸得到降低,形成了细晶强化效应;TC4F与基体形成的良好γ/α2层状界面结构,形成界面强化效应;TC4F独特的结构和取向不同的γ/α2层状界面结构对分散应力有很强的作用,保证复合材料整体塑性变形的均匀性;同时,TC4F内部的富Ti软区和扩散形成的层状组织内细小的γ片层结
构,在变形过程中能够吸收应力,产生背应力强化效应并与基体发生协同变形,从而保证复合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TC4F的引入改变了组织中部分区域的Ti元素分布,使得材料局部区域孪生变形机制更容易开动。
高温压缩实验结果表明,TC4F的引入显著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局部变形能力,提高了形变储能,并促进了局部动态再结晶的发生。动态再结晶在分散外加载荷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从而使复合材料表现出更优异的可加工性能。与Ti-48Al-2Cr-2Nb样品相比,添加8 wt.%TC4F的样品在高应变速率下展现出更为明显的加工硬化效果,但由于动态再结晶的作用,其形变应力相对较低,这为热加工提供了有利条件。基于实验结果,建议最佳热加工工艺参数范围为温度1000℃~1100℃,应变速率1×10-4 s-1~1×10-3 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