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超稳矿化
水滑石
盐碱地治理
凹凸棒石
蒙脱石
邻位电荷制约效应
摘要:
盐碱地土壤碱性强、含盐量高、理化性质差,威胁农业发展和生态平衡。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盐碱地面积广阔,种类多样,治理难度高,大量盐碱荒地待开发为可耕土地。传统的盐碱地治理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需大量水源、成本高、见效慢、易造成二次污染等。因此,开发低成本、高效、节约水源、无二次污染的治理方法刻不容缓。
本论文针对苏打型盐碱地和硫酸盐型盐碱地,采用超稳矿化策略,实现了制约Na+、消耗碱、限域阴离子,成功改善了土壤的p H值、EC值、离子浓度和植物出苗率等理化性质指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提出采用原位超稳矿化策略治理苏打型盐碱地的新方法。向苏打型盐碱地中加入凹凸棒石(ATP)和Al2(SO4)3,一方面,ATP释放出的Mg2+与加入的Al3+,在盐碱地中大量OH-和CO32-等存在下,可以原位形成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超稳矿化结构,使得OH-进入Mg Al-LDH的主体层板、CO32-等阴离子进行Mg Al-LDH层间,实现了对碱性阴离子的限域;另一方面,ATP释放出Mg2+后形成阳离子缺陷结构,被苏打型盐碱地中大量存在的Na+填充,实现了对盐(Na+)的制约。因此,原位超稳矿化策略限域了碱(OH-、CO32-)、制约了盐(Na+),修复后苏打型盐碱地的p H值、EC值、Na+含量、CO32-含量、容重和植物出苗率等指标均接近正常土,证明了原位超稳矿化策略用于苏打型盐碱地治理的可行性。
2.提出采用分步超稳矿化策略治理硫酸盐型盐碱地的新方法。向硫酸盐型盐碱地中加入NO3-插层的Ca Al-LDH(Ca Al-NO3)、钙基蒙脱石(Ca-MMT)和腐殖酸(HA),采用XRD、FT-IR和XPS等表征手段探究反应机理。一方面,Ca Al-NO3通过层间阴离子交换和表面吸附,实现了硫酸盐型盐碱地中SO42-的限域,同时释放的NO3-可作为硝态氮促进植物生长;另一方面,Ca-MMT缓释Ca2+,形成阳离子缺陷结构,产生阳离子空位,硫酸盐型盐碱地中大量存在的Na+可有效填充到上述阳离子空位,实现了硫酸盐型盐碱地中Na+的制约,同时Ca-MMT释放的Ca2+可以促进植物根系生长;此外,添加HA消耗体系中的OH-,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并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因此,分步超稳矿化策略实现了SO42-和Na+的固定、消耗了体系中的OH-,即降低了盐含量和碱含量。修复后硫酸盐型盐碱地的p H值、EC值、Na+含量、SO42-含量、容重和植物出苗率等指标均接近正常土,证明了分步超稳矿化策略用于硫酸盐型盐碱地治理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