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废塑料
氧化锆
碳纳米管
电催化
复合材料
摘要:
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是现今人类面对的两大难题,因此进行废弃物的高价值转化以及开发新能源是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热点话题,同时高效、节能、环保等概念愈加受到人们关注。目前针对塑料废弃物引起的环境污染,一般采用焚烧、填埋等方式,可能存在处理效率低,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热转化技术可以使废塑料发生裂解、重整等反应,生成高价值碳基产物,例如碳纳米管(CNTs),其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使得在电化学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针对能源问题,电解水为缓解能源危机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前景,但电解水中的析氧反应(OER),需要较高过电位才能反应。因此,探索可持续、环境友好和高效率的技术路线,实现废塑料制备高品质碳材料及其复合材料,并应用于电解水领域的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社会意义。本论文以废塑料制备高产率、高品质CNTs为目标,以金属离子为活性中心、ZrO2为载体,设计并且制备一系列不同结构、形貌的催化剂,利用两段法热催化耦合工艺,调控废塑料合成CNTs,从而优化催化剂/CNTs复合材料的结构特征、导电性等,提高电解水的OER反应活性。与此同时,采用XRD、SEM、XPS、TEM、NH3-TPD、H2-TPR、N2物理吸附、TG-DSC和Raman等测试方法对催化剂、CNTs以及催化剂/CNTs复合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揭示了锆基催化剂与废塑料合成碳纳米管、催化剂/CNTs复合材料与电解水析氧反应的构效关系。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以纳米ZrO2为载体,采用浸渍法负载过渡金属(Fe、Co和Ni),制备Fe-Zr、Co-Zr和Ni-Zr催化剂,并进一步利用两段法热催化耦合工艺促进废塑料合成CNTs。研究发现,聚乙烯(PE)与催化剂质量比、反应温度、金属负载量对CNTs产量、品质有显著的影响。在PE与催化剂质量比为2:1、反应温度为700℃、Fe负载量为10%条件下,Fe-Zr催化合成CNTs的产率为300.2mg/g,呈丝状并缠绕成簇。此外,得到的Fe-Zr/CNTs复合材料,在电流密度为50m A/cm2时,电解水OER过电位为288 m V,比Fe-Zr(339 m V)低50 m V,比Ru O2(321 m V)低20 m V;Fe-Zr/CNTs的塔菲尔斜率为147.8 m V/dec,低于Fe-Zr(153.2m V/dec),其双电层电容Cdl为0.83 m F/cm2,高于Fe-Zr(0.54 m F/cm2);Fe-Zr/CNTs在200 m A/cm2恒电流密度下进行50 h稳定性测试,电位增长4.4%,由此推断Fe-Zr/CNTs在高电流密度下的电解水OER反应具有出色的稳定性。
(2)为进一步优化催化剂/CNTs复合材料的性能,本章通过调节ZrO2形貌、结构来调控CNTs产率和品质进而改善催化剂/CNTs复合材料电催化性能。采用水热法、沉淀法来制备不同形貌和晶型的ZrO2载体,采用浸渍法负载10%的Fe制备多种Fe-Zr催化剂,并利用两段法热催化耦合工艺催化PE合成CNTs、Fe-Zr和催化剂/CNTs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ZrO2载体的形貌和结构显著影响PE合成CNTs的产量、品质等。在PE与催化剂质量比为2:1、反应温度为700℃时,Fe-Zr(棒状)和Fe-Zr(四角星状)的CNTs产率较高,分别为382.13 mg/g和169.15 mg/g。通过系统的表征分析,发现Fe-Zr(棒状)和Fe-Zr(四角星状)较高的比表面积与孔径,以及适中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进而促进了废塑料合成CNTs。与此同时,Fe-Zr(棒状)/CNTs和Fe-Zr(四角星状)/CNTs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活性,其在电流密度为50 m A/cm2条件下的OER过电位均为296 m V,远低于Fe-Zr(棒状)(375 m V)和Fe-Zr(四角星状)(356 m V)。由此推测,CNTs原位生长有效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促进了电子转移,从而改善了电催化性能。
(3)本章拟通过硫元素掺杂进一步提升复合材料电解水析氧反应活性,因此,选用含硫废塑料聚苯硫醚(PPS)和硝酸铁为原料,采用一段法制备硫掺杂铁碳复合材料(Fe/C-S),通过改变PPS/硝酸铁比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探究并优化硫掺杂铁碳复合材料的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当PPS/硝酸铁比例为10:1、反应温度为800℃、反应时间为1小时,制备的Fe/C-S表现出优异的电解水OER活性。在1M KOH电解质中,电流密度为50 m A/cm2,过电势分别为274 m V,较Ru O2(321m V)降低了47 m V;在模拟碱性海水(0.5 M KOH+0.5 M Na Cl)条件下,电流密度为50 m A/cm2时分别具有280 m V的过电位,低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