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胎肝基质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环磷酰胺
造血细胞
分化
摘要:
目的:在胎肝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FLSC-CM)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向造血细胞分化的基础上,探讨BM-MSCs分化的造血细胞对环磷酰胺(CTX)所致骨髓抑制小鼠的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组,设置空白对照组及40、60、80 mg/kg 3个CTX注射剂量组,连续腹腔注射8 d,通过红细胞、白细胞水平检测,脾脏指数的测定,确定短期造模最适的CTX剂量。采用全骨髓法联合差速贴壁法从SD大鼠骨髓获取BM-MSCs,选用孕12.5~14.5 d的Balb/c小鼠,取胎肝组织培养胎肝基质细胞并制备FLSC-CM,体外诱导BM-MSCs向造血细胞分化,分为BM-MSCs组、IL-6+SCF+BM-MSCs组和FLSC-CM+BM-MSCs组。收集诱导的细胞经尾静脉注射模型小鼠体内,通过测定红细胞、白细胞水平、脾脏指数、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以及骨髓病理学形态等评估小鼠的造血功能。结果:构建CTX所致骨髓抑制小鼠模型,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红细胞在第6、9天均明显降低(P<0.01);其中80 mg/kg组在第3~9天持续明显降低(P<0.01)。白细胞在所有实验组第1~3天均明显下降(P<0.01);第6、9天,40 mg/kg和60 mg/kg组白细胞回升并高于对照组,60 mg/kg组更显著(P<0.05~P<0.01);80 mg/kg组白细胞虽有回升,但仍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诱导BM-MSCs向造血细胞分化8 d后,镜下观察漂浮的细胞FLSC-CM+BM-MSCs组多于其他2组。移植诱导的细胞后第6天,各组外周血中的红细胞、白细胞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FLSC-CM+BM-MSCs组、IL-6+SCF+BM-MSCs组、BM-MSCs组,其中FLSC-CM+BM-MSCs组的白细胞水平在第6天明显升高(P<0.01)。CFU-GM集落形成数目从高到低顺序与外周血细胞水平一致,与BM-MSCs组比较,FLSC-CM+BM-MSCs组和IL-6+SCF+BM-MSC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指数从高到低顺序则相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切片显示,相较于其他2组,FLSC-CM+BM-MSCs组有核细胞显著增多。结论:80 mg/kg CTX更适用于短期构建小鼠骨髓抑制模型,FLSC-CM诱导BM-MSCs分化的细胞能够改善CTX所致骨髓抑制小鼠的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