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强筋小麦
籽粒产量
籽粒蛋白质含量
栽培措施
Meta分析
摘要:
我国面包消费量逐年增加,但制作原料(强筋小麦)蛋白质含量达标率低,高产与高蛋白质协同提升难度大是限制其生产的主要瓶颈。播期、施氮量及种植密度是调控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有效栽培措施,但在黄淮海地区尚缺乏整合定量研究。因此,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定量研究了2003—2023年黄淮海地区主要栽培措施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调控效应,并选用该区域强筋小麦生产中适宜播期(10月10—25日)、常规施氮量(270~300 kg·hm^(-2))和常规种植密度(180×10^(4)~240×10^(4) plant·hm^(-2))作为对照组。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当播期推迟0~35 d时,籽粒产量显著降低,平均降幅为2.86%~19.22%,其中推迟21~28 d时降幅最大。当播期推迟0~7 d时,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平均降幅为4.08%;而当推迟21~28 d时,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平均增幅为10.54%。当施氮量减少0~30 kg·hm^(-2)时,籽粒产量显著增加,平均增幅为4.67%;而当减少30~60 kg·hm^(-2)时,籽粒产量显著降低,平均降幅为2.75%;当减少90~300 kg·hm^(-2)时,籽粒产量显著降低,平均降幅为4.69%~36.84%。当施氮量减少30~300 kg·hm^(-2)时,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平均降幅为4.31%~23.54%。当种植密度增加0~90×10^(4) plant·hm^(-2)时,籽粒产量显著增加,平均增幅为1.73%~3.59%。当种植密度增加30×10^(4)~90×10^(4) plant·hm^(-2)时,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平均增幅为2.01%~2.61%。此外,本研究明确了不同播期、施氮量及种植密度下,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回归方程计算可知,将其分别控制在10月10—21日、230~286 kg·hm^(-2)和247×10^(4)~289×10^(4) plant·hm^(-2)时,籽粒产量>8000 kg·hm^(-2),同时籽粒蛋白质含量>14.0%,可实现量质协同。此时,植株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于开花期和成熟期分别维持在14.7~17.0和20.4~26.6 t·hm^(-2),开花期单茎、茎、叶和穗氮含量分别达16.0、9.0、34.0和14.5 mg·g^(-1)以上。以上研究结果可为黄淮海地区强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