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糖尿病肠病
肠道菌群
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5/胰高糖素样肽-1(TGR5/GLP-1)信号通路
黄连温胆汤
摘要:
目的:基于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5/胰高糖素样肽-1(TGR5/GLP-1)信号通路和肠道菌群探讨黄连温胆汤对湿热型糖尿病肠病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D雄性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抽取12只作为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SD大鼠均禁食不禁水12 h,通过“链脲佐菌素左侧腹腔注射(55 mg·kg^(-1))+高糖高脂饮食(20%蔗糖溶液+高脂饲料)+湿热环境(人工气候箱:温度30~34℃,相对湿度85%~95%)”方式制作湿热型糖尿病肠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200 mg·kg^(-1)),黄连温胆汤低、中、高剂量组(7.10、14.20、28.39 g·kg^(-1)),每组12只,空白组、模型组每天以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干预6周。观察期内,每周测量大鼠体质量、血糖水平并记录。给药结束后,采集大鼠新鲜粪便,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研究肠道菌群在不同组间的差异和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考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TGR5、GLP-1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TGR5、GLP-1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下降,血糖升高,湿热症状明显;血清中IL-6、TNF-α含量显著增高(P<0.01);TGR5和GLP-1表达减少(P<0.01);致病菌增多。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体质量、血糖水平及湿热证候均出现改善,其中以黄连温胆汤高剂量组的改善效果最为显著,炎症水平显著下调(P<0.01),TGR5和GLP-1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肠病理切片显示,黄连温胆汤能够有效改善结肠病理变化。16S rRNA测序技术表明,治疗组有益菌显著增加。结论:黄连温胆汤能够有效改善湿热型糖尿病肠病大鼠的湿热症状与血糖水平,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GR5/GLP-1信号通路和肠道菌群紊乱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