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脂肪酸结合蛋白
分子特征
原核表达
免疫原性
抗体水平
摘要:
为了解细粒棘球绦虫脂肪酸结合蛋白1(EgFABP1)的分子特征、遗传进化及免疫原性,试验对EgFABP1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分子特征和遗传进化分析,EgFABP1序列经密码子优化后合成核苷酸序列;构建pET32a(+)-EgFABP1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化至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获得重组蛋白EgFABP1(rEgFABP1蛋白),分析rEgFABP1蛋白的分子特征;将45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rEgFABP1组(rEgFABP1蛋白与弗氏佐剂1∶1混合)、PBS组(PBS)和FA组(完全弗氏佐剂),每组15只,每只小鼠皮下注射200μL,首次免疫后间隔14 d进行1次加强免疫,共进行3次加强免疫,免疫结束后第14天经心脏采血,利用间接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是否产生抗体,以分析rEgFABP1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EgFABP1包括133个氨基酸,无跨膜区和信号肽,属脂质运载蛋白/胞质脂肪酸结合蛋白家族,包含1个保守的脂质运载蛋白结构域,抗原表位集中在第9~24、28~37、46~82、88~102、107~122位氨基酸,与EgFABP(AY804245.1)、EgFABP(AY024340.1)、EgFABP1(AF321119.1)亲缘关系较近,均属于EgFABPs家族蛋白;rEgFABP1蛋白能以包涵体和可溶性两种形式表达,可被小鼠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的标准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具有较强的反应原性。与PBS组和FA组相比,免疫后第14,28,42天,rEgFABP1组抗FABP1蛋白的特异性血清IgG水平极显著升高(P<0.0001),且免疫结束14 d后rEgFABP1组抗FABP1蛋白的特异性血清IgG水平极显著升高(P<0.0001)。说明试验成功构建了pET32a(+)-EgFABP1-DE3表达菌株,获得了可溶性表达的rEgFABP1蛋白,且该蛋白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