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糖尿病,2型
血压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交互作用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及与血压交互作用对2型糖尿病(T2DM)发病风险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NAGALA纵向队列数据库1994年5月至2016年12月纳入的18~79岁人群数据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收集纳入人群的年龄、性别、体重、身高、体重指数(BMI)、腰围、血压、饮酒状况、吸烟状况、运动习惯、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数据。计算AIP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研究结局为糖尿病。根据AIP四分位数将受试者分为Q 1、Q 2、Q 3、Q 4组;根据是否患有高血压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高血压亚组和正常血压亚组。采用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Kaplan-Meier生存曲线探讨在所有人群及不同年龄、性别、BMI人群中AIP与T2DM发病风险的关系,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IP预测T2DM发病风险的价值,分析血压在AIP与T2DM发病风险间的相乘和相加交互作用。结果研究共纳入基线人群15453名,年龄(43.71±8.90)岁,随访期间373例(2.41%)被确诊为新发T2DM。Q 1组为AIP≤-1.20(3865例)、Q 2组为-1.20-0.10(3863例)。中位随访时间为5.39年。高AIP组(Q 4组)新发T2DM患者222例(5.75%),显著高于低AIP组(Q 1组)的22例(0.57%,P<0.001)。Cox比例风险模型提示,AIP每升高1个单位,T2DM发病风险增加174.9%(95%CI 2.428~3.111,P<0.001),调整性别、年龄、BMI、收缩压、ALT、TC后,AIP仍是该人群患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病风险增加79.0%(95%CI 1.529~2.095,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随着AIP由最低组到最高组,患者发生T2DM的风险升高(P<0.001)。在不同年龄、性别、BMI亚组中,AIP与T2DM发病风险关系类似。ROC曲线分析显示,基线AIP预测10年T2DM发病风险的最佳切点值为0.345,灵敏度为0.701,特异度为0.644。另外,血压与AIP对T2DM发病风险有相乘交互作用,无相加交互作用。AIP每升高1个单位,在高血压亚组(962例)中,T2DM发病风险增加74.8%(P<0.05);在正常血压亚组(14491例)中,T2DM发病风险增加78.0%,AIP水平最高组(Q 4组)的T2DM发病风险是AIP最低组(Q 1组)的2.114倍(95%CI 1.274~3.509,P<0.001),趋势P值<0.001。结论高AIP对T2DM发病风险有较强的预测价值。血压在AIP对T2DM发病风险存在相乘交互作用,在正常血压人群中,高AIP更应受到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