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宫颈肿瘤
乳头状瘤病毒科
病毒载量
子宫颈癌筛查
分流
回顾性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病毒载量检测在子宫颈癌筛查和分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回顾性收集2021年在福建省泉州市进行子宫颈癌筛查的29720例35~64岁妇女的数据,以高危型HPV检测作为子宫颈癌初筛方案,采用杂交捕获-化学发光法检测14种高危型HPV,包括HPV 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6和68型。高危型HPV阳性样本进一步采用杂交捕获-化学发光法进行HPV 16和(或)18型(HPV 16/18型)分型检测,对其中HPV 16/18型阳性妇女直接转诊阴道镜,对其他12种高危型HPV阳性标本进一步行液基细胞学检查,细胞学异常或可疑者转诊阴道镜。阴道镜下可疑或异常者取活检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2)29720例妇女中剔除10例失访或拒绝转诊阴道镜者,本研究共纳入29710例妇女进行真实世界数据的统计分析。将高危型HPV病毒载量的应用聚焦于其他12种高危型HPV阳性妇女,通过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及以上病变(CINⅡ+)的检出效能评价高危型HPV病毒载量在子宫颈癌筛查和分流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29720例子宫颈癌筛查妇女中,2487例(8.37%,2487/29720)高危型HPV阳性,其中HPV 16/18型阳性807例(2.72%,807/29720),其他12种高危型HPV阳性1680例(5.65%,1680/29720);细胞学检查显示,1680例其他12种高危型HPV阳性妇女中,573例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及以上病变;最终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1052例阴道镜检查异常或可疑者中,CINⅠ346例,CINⅡ~Ⅲ122例,子宫颈鳞癌9例,子宫颈原位腺癌4例。HPV 16/18型阳性妇女的CINⅡ+即时风险为11.13%,约为其他12种高危型HPV阳性妇女(2.74%)的4倍。(2)通过对其他12种高危型HPV病毒载量的分析发现,其他12种高危型HPV病毒载量对于病理学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其检出CINⅡ+的临床截断值为11.21相对光单位/临界值(RLU/CO)。除HPV 16/18型阳性外,当其他12种高危型HPV病毒载量>10 RLU/CO时,该患者诊断为CINⅡ+的风险较高,其阳性预测值达31.29%;而在其他12种高危型HPV病毒载量≤10 RLU/CO的患者中均未诊断出CINⅡ+。结论采用杂交捕获-化学发光法进行HPV 16/18型分型检测联合其他12种高危型HPV病毒载量分析,当其他12种高危型HPV病毒载量>10 RLU/CO时可在不增加额外检测的情况下实现高危型HPV阳性妇女的分流,该分流策略对CINⅡ+检出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有助于细胞学病理医师缺乏或经济资源有限地区子宫颈癌筛查的推广和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