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风力发电
功率系数
数值模拟
干扰效应
摘要:
随着传统石化燃料的开采,能源危机等问题逐渐显现。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因其小型化、低噪音及良好的湍流适应性,成为可再生能源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的气动性能及部分尾流特性。
通过对单个风力机进行建模,验证了网格、时间步长和计算时长的合理性,选择了最优的计算模型。研究表明,随着叶尖速比的增加,气流无法完全通过风力机,产生了明显的绕流现象。同时,尾流分析表明,随着尖速比的增大,尾流恢复速度加快,且其横向影响范围仅限于风机直径的1倍以内。
在研究并列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的旋转增功机理时,探讨了不同旋转方向对尾流干扰及功率输出的影响,并分析了叶尖速比和风机间距对功率提升的作用。对比了反向内转、反向外转和同向旋转三种模式下双风机阵列的气动特性与尾流结构。结果表明,在叶尖速比为2.7时,反向布局下的功率系数最高,且随着风机间距的减少,功率系数显著增加。在内转布局下,风机间距为1.2倍叶轮直径时,功率比单风机提升了最大12.22%,当间距增加至2倍叶轮直径时,增幅降至6.82%;在不同叶尖速比(TSR)下,最优布置方案下的双风机组的功率系数普遍高于单风机,尤其是在中高叶尖速比范围内,双风机系统的增功效应更加显著。而且,最佳叶尖速比从2.7提升至3.1,扩大了风机高功率工作的风速范围;从不同布置模式对尾流特性影响来说:内对转和外对转风力机组的尾流场表现出明显的对称性,对称轴位于两风机转轴连线的中心,且平行于来流方向。
为了确定三风机组的最优布局,使用田口方法对风机间距(S12和S13)、相对角度(φ12和φ13)以及旋转方向(RD)五个参数进行分析,发现五个参数对功率系数的影响程度排序为:φ13>φ12>S13>S12>RD,同时得到最优工况的组合参数是2.1d、2.5d、60°、75°、(-,+,-),而最差工况的参数是1.3d、1.3d、30°、30°、(-,-,-)。且在三风机最优工况下,三风机组的平均功率为0.3802高于双风机系统的功率对比单风机功率提高了 14.79%;分析了最优工况下三风机组在不同叶尖速比下的功率系数变化,并与单风机在相同叶尖速比下的功率系数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在中高叶尖速比区间,上游双风机的功率系数高于单风机。此外,由于上游双风机的间隙加速作用,下游风机在叶尖速比为2.7、3.1和3.3时,其功率系数分别提高了 24.7%、30.1%和27.3%。
按照前人经验设置了风透镜的初始尺寸,再按各参数影响依次计算。研究结果如下:当风透镜扩散器半开角为15°,扩散器长度为2D,法兰和入流导板长度都为0.5D时可以取得最优的功率范围;风透镜装置可以有效扩大的风机最佳叶尖速比的范围,在中低叶尖速比下对风力机功率提升不明显,但是在中高叶尖速比下功率系数相较于单风机提高了 2.67倍左右,超过了贝茨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