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双馈感应电机
非线性控制
滑模控制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协调控制
摘要: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风力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与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双馈感应发电机(Double-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凭借其高效稳定的性能,在风力发电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能源捕获效率,远距离输电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直流型双馈风力发电(Direct current double-fed induction generator,DC-DFIG)系统因其采用双变流器结构,能够实现大规模远距离直流并网输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然而,由于DC-DFIG系统结构的复杂性,传统的控制策略在功率捕获以及应对系统参数变化和外部干扰时,往往存在动态响应慢、稳定性不足等问题。因此,本文针对DC-DFIG的机侧和网侧变流器,提出了滑模控制、模型预测控制和深度强化学习控制等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策略,以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针对DC-DFIG系统机侧存在的动态响应慢、鲁棒性不足等问题,设计了滑模控制器以实现风能的快速、稳定的最大功率点跟踪。DC-DFIG是一个多状态变量的强耦合系统,通过引入饱和函数和自适应控制,可以实现系统的快速平稳收敛;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全局快速终端滑模控制策略,通过新型的滑模趋近律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降低了外部干扰和模型不确定性的影响,同时实现了系统状态的快速收敛和精确控制,进一步提高了系统鲁棒性和适应性。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的性能优于传统滑模控制。
2.针对DC-DFIG系统机侧单一控制策略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结合滑模控制和端口受控哈密顿系统的协调控制策略。单一控制方法存在一定的缺点,例如滑模控制响应速度快,但存在抖振;端口受控哈密顿系统控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其响应速度却不尽人意。为此,首先基于哈密顿雅可比不等式方程设计了一种滑模控制器,通过引入辅助控制输入,实现了对系统状态的快速解耦和控制,增强了系统的鲁棒性。其次,基于端口受控哈密顿系统方法,构建系统的能量函数,并设计了相应的能量匹配控制器。通过该控制器,系统的稳态误差显著降低。进一步地,通过引入协调函数,将滑模控制和端口受控哈密顿系统控制有效结合,使系统在瞬态和稳态下均能保持良好的性能。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协调控制策略在跟踪精度、响应速度和稳定性方面均优于单独的滑模控制和端口受控哈密顿系统控制策略。
3.针对DC-DFIG系统机侧控制策略设计复杂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的改进控制策略,简化了控制器的设计难度并提高了的智能体的训练效率。传统非线性控制方法在应对系统参数变化和外部干扰时,往往存在控制结构复杂、参数选择繁琐、动态响应慢等问题,本研究通过设计内在好奇心模块来解决传统深度强化学习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奖励稀疏问题,提高了智能体的学习效率。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在稳态误差、响应时间和对风速变化的适应性方面优于传统的PI控制和滑模控制。
4.针对DC-DFIG系统的网侧控制精度不足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三矢量鲁棒协调模型预测控制策略。传统网侧变流器的控制方法存在稳态误差大、控制精度不高等问题。为克服这些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三矢量模型预测控制策略。该策略通过扩大电压覆盖范围、最小化电流纹波,并采用非连续向量状态合成,显著提高了控制精度。进一步地,基于滑模控制理论,设计了一种鲁棒模型预测控制策略。通过优化传统模型预测控制中的代价函数,该策略使逆变器在设备参数变化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稳定,降低了对系统模型的依赖度。此外,通过引入协调函数,确保了改进的三矢量模型预测控制和鲁棒模型预测控制之间的平滑过渡,以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表明该方法在控制精度、电流纹波抑制和鲁棒性方面均优于传统控制策略。
5.针对DC-DFIG系统的网侧支撑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参数自适应的虚拟同步机控制策略。随着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渗透率不断提升,电力系统固有的惯性和阻尼特性显著减弱,潜在的频率和功率振荡问题逐渐凸显。传统非线性控制方法在抑制功率和频率振荡方面效果有限。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固定时间滑模虚拟同步机控制策略。该策略借助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动态调整虚拟惯性和阻尼系数,简化了参数解耦过程,增强了系统适应能力。所提出的固定时间滑模控制使系统不受初始状态影响,能在固定时间内收敛至稳定。仿真结果表明,本章所提控制策略与传统控制方法相比,在应对负载和频率干扰时具有显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