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光热镊
独立自支撑纳米孔金膜
粒子捕获与操纵
单分子主动型SPR传感
石墨烯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基于独立自支撑纳米孔金膜的表面等离子体光热镊技术及其表面等离子体(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性能。通过理论分析、仿真模拟和实验验证,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独立自支撑纳米孔金膜结构,旨在解决传统玻璃衬底对光热性能和SPR性能的限制问题,实现低功率激光下对纳米级粒子的高效捕获与操纵,并开发高灵敏度SPR生物传感器。
首先,本文利用有限时域差分(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FDTD)方法分析了独立自支撑纳米孔金膜的表面等离子体性能,发现其在近红外波段具有高度可调性,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频率受纳米孔直径、阵列周期和厚度等结构参数影响。通过优化结构参数,确定了“亮模式”和“暗模式”两种共振模式,并比较了与传统衬底上纳米孔金膜的性能差异,发现独立自支撑结构在局域电场增强强度和范围上更具优势。随后,采用有限元方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分析了独立自支撑纳米孔金膜的光热性能,发现其温度梯度显著高于传统衬底上的纳米孔金膜,有利于增强目标粒子的热泳力,降低捕获纳米粒子所需的激光功率。
在实验方面,本文开发了基于独立自支撑纳米孔金膜的光热镊系统,包括微流控系统和光路系统的设计与搭建。通过模板转移法制备了高质量的独立自支撑纳米孔金膜,并验证了其表面平整度和纳米孔结构的精度。利用该系统,本文成功实现了对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粒子、金纳米颗粒(Au nanoparticle,ANP)和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μm albμmin,BSA)分子的低功率捕获与操纵,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准确性。
此外,本文还探索了独立自支撑纳米孔金膜在SPR传感中的应用。通过实验验证,发现该金膜具有较高的折射率灵敏度(625 nm/RIU),并提出了单分子主动型SPR传感策略,成功实现了对单个BSA分子的检测。进一步,本文通过转移单层石墨烯到金膜表面,显著提升了其SPR传感性能,折射率灵敏度达到2273nm/RIU,为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