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光催化
BiOX
石墨烯量子点
异质结
摘要: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有机污染物(如染料、抗生素和酚类化合物)的大量排放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传统的污染物处理方法(如吸附、热催化和化学氧化)往往存在效率低、成本高且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因此,开发高效、环保、经济的光催化技术显得至关重要。在众多光催化剂中,铋基卤氧化物(BiOX,X=Cl,Br)具有层状结构,由[Bi2O2]2+和卤素离子交替排列而成。层与层之间的电负性差异导致BiOX沿着(001)方向形成内置电场,这为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BiOX可作为一种比较理想的光催化剂。然而,BiOX存在光吸收范围有限、光生载流子复合率高等问题,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对其进行改性,提高光吸收能力,促进电子-空穴对分离。最广泛使用的策略之一是通过异质结工程将BiOX与导电碳纳米材料结合,促进光生电子-空穴对分离,并拓宽光吸收范围。石墨烯量子点(GQDs)由单层或几层石墨烯组成,其尺寸通常小于10 nm,是一种新型零维碳纳米材料。GQDs具有高比表面积、可调的带隙和强可见光吸收特性。通过掺杂杂原子(如氮、硼等),可以进一步调控GQDs的光学性质和电子结构。基于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GQDs在光催化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本身既可以作为非金属光催化剂,也可以功能化其他光催化材料,以形成纳米杂化材料,拓宽光吸收范围,并减少电子与空穴的复合。
本研究通过异质结工程分别构建了BiOBr/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GQDs)和BiOCl/硼掺杂石墨烯量子点(BGQDs)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引入的GQDs调控了BiOX的形貌,增大了其比表面积,同时,还拓宽了BiOX对可见光的吸收;BiOX与GQDs之间形成了Z型异质结,GQDs作为电子给体,其导带中的电子迁移至BiOX的价带,并与空穴结合,促进了电子-空穴对的分离,保留了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电子和较强氧化性的空穴,有效提高了其在可见光下的催化活性。本文以罗丹明B(Rhodamine,Rh B)为模型污染物,研究了材料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和具体降解机理。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章简要概述了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及传统治理方法的局限性,并综述了光催化技术的作用机理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因素,然后讲述了常见光催化材料、BiOX和GQDs光催化材料及其光催化应用,并介绍了光催化材料常用的改性方法,最后提出了本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介绍了本文所用的实验试剂、仪器及实验方法。
第三章介绍了通过溶剂热法将BiOBr和0.5NGQDs复合形成Z型异质结。BiOBr/0.5NGQDs的形貌呈现为微花结构,结晶度较高,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这些结构特征均有利于其高效降解污染物。将其用于可见光下Rh B的降解,在18 min内,BiOBr/0.5NGQDs对Rh B的降解率达到95%,降解速率是纯BiOBr的4.07倍。常见无机阴离子(NO3-、Cl-、SO42-)对BiOBr/0.5NGQDs降解Rh B的效果基本无影响。除此之外,偏酸性环境有利于材料对Rh B的光催化降解,碱性环境则对材料光催化降解Rh B的效果存在负面影响。在循环使用四次后,复合材料还能保留约70%的催化活性。猝灭实验、电子顺磁共振技术(EPR)和指示剂检测的结果表明,1O2、·O2-、e-和H2O2是BiOBr/0.5NGQDs这一光催化降解体系的主要活性物种。通过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价带谱(XPS-VB)的表征分析,确认了材料的能带结构和电荷分离路径,证实了BiOBr和0.5NGQDs之间Z型异质结的形成。电化学阻抗谱(EIS)和荧光发射光谱(PL)的结果表明,Z型异质结的形成促进了载流子的迁移,并减少了载流子的复合,从而提高了光催化活性。最后提出了BiOBr/0.5NGQDs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增强的机制。
第四章介绍了通过溶剂热法将BiOCl和BGQDs复合形成Z型异质结。纯BiOCl为纳米板形貌,而复合材料(BiOCl/BGQDs)最佳样BOCB-300则形成了致密的微花结构,比表面积显著提高,氮气吸附-脱附(BET)数据表明,BOCB-300的比表面积约为纯BiOCl的3.17倍。本文研究了复合材料对Rh 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在20 min内,BOCB-300降解了约97.55%的Rh B,降解速率是纯BiOCl的4.52倍。猝灭实验和EPR的结果表明,·O2-、e-、h+和1O2是BOCB-300这一光催化降解体系的主要活性物种。结合UV-vis-DRS和XPS-VB表征手段,确认了材料的能带结构和电子转移路径,证明构建了BOCB-300 Z型异质结。瞬态光电流响应(I-t)和PL结果表明,Z型异质结的形成显著提高了载流子的分离效率,并抑制了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