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复合材料
双重大分子
复合薄膜
界面作用
摘要:
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建筑、医疗、体育等方面。然而,日益增长的材料强度要求使得复合材料需要不断进行改性和增强。氧化石墨烯(GO)是一种比强度高、比刚度大的碳材料,广泛应用于复合材料的增强领域。添加了GO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稳定性都会获得大幅提高。然而,GO由于自身结构原因会发生团聚,并且片层的互相堆叠会使其性能得不到充分地利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GO进行进一步改性。根据前人的研究,小分子和纳米粒子、单一大分子都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使用双重大分子对GO改性成为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使用了多种大分子对GO改性,应用于块体复合材料和薄膜复合材料中,并对其界面作用进行深入分析。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两步简单反应制备了壳聚糖(CS)和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EGDE)功能化的GO。将其与环氧树脂结合形成复合材料,构筑了GO-CS-EGDE-EP的由刚到柔的过渡界面,并研究了其对复合材料分散、界面和力学性能的影响。FT-IR、Raman、XPS和TEM测试证明,双大分子成功地共价接枝到GO上,可以平衡GO和树脂的模量,有效地改善GO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性,形成更强的界面结合。力学试验表明,与纯环氧树脂相比,GO-CS-EGDE(仅0.1 wt%)/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36.2%、42.9%和54.3%,断裂伸长率提高了102.7%。(2)使用(1)中制得的GO-CS-EGDE作为增强材料,应用到碳纤维的上浆剂中,并通过改变GO-CS-EGDE在上浆剂和基体树脂中的浓度,构建了具有不同模量变化的多尺度界面,研究了从CF到树脂的不同模量对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当增加复合材料界面的模量可以更好地实现纤维到树脂的模量过渡,而增强树脂的模量可以缩小模量差距,从而协同平衡CF和树脂之间的模量。当树脂中GO-CS-EDGE的浓度为0.1 wt%且上浆剂中GO-CS-EDGE的含量为1 wt%时,CF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ILSS)与原始CF复合材料相比增加了51%。并对双模量调控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的机理进行了分析。(3)受天然珍珠层启发,制备了以GO为“砖”,CS和碳氧交联链为“浆”的“砖-砂浆”增强结构复合薄膜。期望利用CS的韧性提高复合薄膜的韧性,利用碳氧交联链形成的交联网络连接GO片层,使其具有高强度。其中,碳氧交联链选择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BDE)、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HDE)、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三种分子量不同的物质,进一步探究不同碳氧链长对薄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氧链的长度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成正比,其中GO-CS-EGDE的拉伸强度高达31.54 MPa,相比GO-CS提高了39.2%,与原始GO相比更是提高了5.6倍。(4)使用一种简单、低成本的方法将壳聚糖和聚吡咯(PPy)依次引入GO中,并使用氢碘酸进行还原,制得力学性能和电化学性能兼具的复合薄膜。通过FT-IR,Raman,XPS等测试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验证了共价键、π-π相互作用和氢键多种作用力的存在,有效改善了GO片之间较差的界面结合。力学测试表明,与r GO相比,复合薄膜的拉伸强度提高了182%,显微硬度提高了30倍。电化学测试表明,CS和PPy的加入能够显著提高r GO的电化学活性,复合薄膜的电容值可达到170F/g。此外,还探讨了双重大分子对复合薄膜的增强和增容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