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石墨烯
多孔结构
介电常数
吸波性能
红外隐身
多功能集成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应用,电磁干扰与电磁辐射现象日益严重,影响通信设备的使用和人类的健康。同时,军事领域中高性能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也迫使隐身技术不断革新。面对军民领域中的重大需求,研究发展具有高性能的隐身技术迫在眉睫。吸波材料在解决电磁污染及优化隐身性能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如何定向设计构筑高性能吸波材料,并针对应用环境进行多功能集成仍具挑战。因此,本文从原理出发,构建了介电常数基因组,得到了吸波材料设计新方法;进一步以石墨烯基三维多孔材料为研究对象,制备了不同杂化形式的气凝胶及泡沫材料;系统研究了材料与微波的相互作用机制,探究了其红外隐身、动态响应吸收及服役性能的多功能集成策略。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首先利用计算机辅助方法生成介电常数数据库,将传输线方程用千万级的数据进行离散化描述。通过选择不同约束条件,采用组合筛选及拟合的数值分析方法得到了Li-Meng近似函数(L-MAF)和介电常数基因组,实现了对最优吸收性能和有效吸收性能(RL<-10 d B)对应的介电常数的量化。以此为基础,全面系统地概括了各参数对吸波性能的一般影响规律,形成了基于介电常数基因组的吸波材料设计原理。随后,采用不同冷冻及退火温度得到了系列(还原氧化)石墨烯/碳泡沫(r GO/CF)材料,当选用冷冻温度为-40℃、退火温度为600℃时吸波性能最佳,可在2.7 mm厚度下同时实现-50.47 d B的最大反射损耗(RL)和7.1 GHz的有效吸收带宽,对介电常数基因组设计原理进行了有效验证。由此可见,以介电常数基因组设计原理为依据,可缩小实验试错空间,提高吸波材料设计研发效率。该介电常数基因组展示了介电常数评估的广阔前景,为高效宽带吸波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
2.将还原氧化石墨烯(r GO)与宽禁带半导体锑锡氧化物(ATO)相结合,制得三维多孔结构杂化石墨烯基气凝胶(ATO/r GO)。该气凝胶具有超低的密度(~10mg/cm3)及良好的压缩回弹性。在微波吸收方面,该气凝胶展示出了独特的双吸收特性,这源于强大的界面极化效应,最大RL可在11.36 GHz处达到-40.92 d B,并在16.64GHz处伴随一个强度为-19.82 d B的吸收峰。同时,该气凝胶的有效吸收带宽可达9.8GHz,横跨X波段和Ku波段。采用有限元法对材料进行电磁仿真模拟,从行驻波的角度首次揭示了不同吸收峰的形成分别源于四分之一波长匹配和界面极化引起的共振效应。此外,气凝胶基体还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热导率为99.5 m W/(m·K)),其上附载的ATO纳米颗粒实现了较低的红外发射率(0.383),两者同时保障了红外兼容隐身特性。这种轻质的ATO/r GO气凝胶在反探测和安全防护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也为实现微波-红外隐身兼容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3.采用模板法将上述杂化石墨烯基气凝胶、银纳米线(Ag NW)与商用泡沫相结合,制备得到系列三维多孔杂化石墨烯基泡沫。由于该杂化泡沫内部存在良好的复合导电网络,故展现出优异的吸波性能,在12.73 GHz处最大RL可达-51.87 d B,同时其有效吸收带宽为7.8 GHz。通过调节导电型Ag NW和介电型ATO两种杂化组分,不仅可以有效调节泡沫材料的电导率,还可实现对材料ε’和ε’’的定向调控。此外,引入铜电极并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封装的杂化泡沫展现出良好的电响应吸收特性,当外加电压为30 V时,RL的调节幅度可达18.83%,实现了良好的动态伪装。值得注意的是,该类杂化石墨烯基泡沫还兼具良好的疏水性、隔热性和阻燃性,可适应更为复杂多样的实际应用环境,为其红外隐身特性及长效服役性能提供保障。综合而言,这类杂化石墨烯基泡沫为多功能特性的集成提供了一系列可行策略,赋予了吸波材料更高的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