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术后疲劳
围术期低温
远红外
石墨烯
棕色脂肪
UCP1
摘要:
术后疲劳(Postoperative Fatigue,POF)是指患者接受手术后康复过程中,出现一段精力丧失、虚弱、时间长短不一、程度不等的疲倦感觉期,是外科手术病人常见的并发症。POF增加抑郁等心理疾病的风险;延长患者的恢复时间;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社会的医疗负担。当前对POF发病机制研究较少,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研究表明,围手术期体温过低会延长患者的恢复时间,增加术后并发症,其可能是诱发POF的重要因素之一。远红外线热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式,具有安全、便捷、无副反应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治疗及术后康复。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在生物医学领域广泛应用,单层石墨烯薄膜产生的远红外光波与机体具有更高效的“共振效应”。基于此,本研究拟通过建立麻醉诱导的低温动物模型和POF动物模型,深入探究石墨烯远红外热疗预防围术期低温发生,改善术后疲劳的作用及机制。实验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石墨烯远红外热疗热疗对小鼠70%肝切除术诱导的POF模型的抗疲劳作用及其机制。通过70%肝切除术诱导POF动物模型和麻醉诱导低温动物模型,评价石墨烯远红外热疗对围术期低温和POF的改善作用,并围绕脂肪能量代谢,深入探讨石墨烯远红外热疗通过激活棕色脂肪(Brownfat,BAT)产热改善POF的作用机制。实验方法1.石墨烯远红外热疗改善POF的作用研究(1)石墨烯远红外热疗对于70%肝切除术诱发POF的影响: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POF模型组(Mon)、POF+石墨烯远红外热疗组(Mon+Gra)、POF+碳纤维远红外热疗组(Mon+Car)。Mon+Gra组和Mon+Car组于手术前7天进行热疗,手术当天腹腔内埋入体温胶囊。术后观察小鼠一般状态,术后第1、3、5天进行开场实验(Open-Filedtest,OFT),手术后2、4、6天进行小鼠跑台实验(Treadmill test,TT),手术后第3天进行游泳力竭实验和抓力实验,行为学实验均是在热疗30min后进行。监测小鼠术后24h核心温度,热疗后肛温及肩胛部体表温度,统计手术后一周内死亡率。(2)石墨烯远红外热疗对于戊巴比妥钠诱导低温的影响:选用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on)、戊巴比妥钠麻醉组(NEMB)、戊巴比妥钠麻醉+石墨烯远红外热疗组(NEMB+Gra)、戊巴比妥钠麻醉+碳纤维远红外热疗组(NEMB+Car)。Con组不做麻醉和热疗处理,NEMB、NEMB+Gra、NEMB+Car组使用2%戊巴比妥钠溶液按0.1 mL/10g腹腔注射给药,实验前将体温胶囊埋入小鼠的腹腔内,实验当天每组同时给药,给药后每只小鼠单笼放置,NEMB组小鼠给药后放于室温内,NEMB+Gra组小鼠放于石墨烯远红外发热膜箱内,NEMB+Car组小鼠放于碳纤维远红外发热膜箱内,记录整个过程小鼠核心体温数据和麻醉苏醒时间。2.石墨烯远红外热疗改善POF的作用机制研究实验动物分组及热疗方式同上,手术后进行OFT和TT实验,用以验证模型的成功以及石墨烯远红外热疗对改善小鼠POF的有效性。在手术后第三天进行处死取材,取材步骤:断头取血、剥离肩胛部棕色脂肪(Inter scapular brown fat,iB AT)、腹部沟白色脂肪(White fat,WAT)、肝脏(除左外侧叶和中叶外的所有)组织;血清进行血糖(Glucose,GLU)、血清乳酸(Lactic acid,LAC)、游离脂肪酸(Non-esterified fatty acids,NEFA)、甘油三酯(Trtiglyceride,TG)等生化指标的检测、脂肪组织进行蛋白质印迹实验(Westernblot,WB)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切片实验,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 coactivator-1α,PGC-lα)、AMP 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磷酸化 AMP 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rylation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AMPK)、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orylation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mTOR)、线粒体棕色脂肪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进行检测,肝脏进行肝糖元检测实验,iBAT、腹部沟WAT和肝脏完整剥离后称重。实验结果1.石墨烯远红外热疗改善POF的作用研究(1)石墨烯远红外热疗对于70%肝切除术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