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超表面
石墨烯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
完美吸收
摘要: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简称SPPs)作为一种信息和能量的载体,主要表现在金属或者绝缘体表面光子和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已经在微纳光子学中得到广泛研究。SPPs可以打破衍射极限的优势使其在物理、化学、新能源、信息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由于二维材料石墨烯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使其成为研究热点,比如它在太赫兹波段表现出负介电常数,即类金属性,导致石墨烯可以在特定波段内激发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相比于传统贵金属,石墨烯激发的SPPs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和光学特性:其一,石墨烯基SPPs具有动态可调性,在实际应用中更具有优势,研究人员们通过施加一个静态电压来调节石墨烯的费米能级,间接控制石墨烯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实现石墨烯基SPPs的动态可调;其二,石墨烯基SPPs具有强局域性并且可在宽频率范围内工作的优点。本文主要以石墨烯基SPPs为基础,以基于石墨烯基SPPs激发的等离子激元诱导透明效应(Plasmon-induced transparency,简称PIT)与完美吸收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法(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简称FDTD)进行仿真,采用耦合模理论(Coupled mode theory,简称CMT)、阻抗匹配理论来计算并进行仿真与理论拟合分析,从而实现基于单层石墨烯的多重等离子激元诱导透明(Multi-PIT)的太赫兹多模调制器的研究,以及对单层石墨烯微结构的完美吸收增强特性进行探索研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如下:1、设计了一种基于二氧化硅/硅/二氧化硅衬底的单层图案化石墨烯超材料,并实现了典型的三重等离诱导透明效应(Triple plasmon-induced transparency,简称Triple-PIT)。并利用耦合模理论分析了其物理机制,耦合模理论计算的结果与时域有限差分仿真模拟的结果高度一致。通过施加栅极电压调节石墨烯的费米能级并实现动态调谐,利用该结果设计出一个多模电光开关,其谐振频率的调制度(Modulation degree of amplitude,简称MDA)分别为84.0%、87.3%、83.0%、88.1%和76.7%。有趣的是,在E_f=0.8 e V时,该结构的群指数可以高达770,这表明它可以被设计为具有非凡能力的慢光器件。因此,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太赫兹波段电光开关和慢光器件的研究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2、提出一种石墨烯-电介质-金混合超材料并在太赫兹区域实现了双窄带等离子体激元诱导吸收(Plasmon-induced absorption,简称PIA),采用耦合模理论分析了其物理机制,其计算结果与时域有限差分仿真模拟的结果非常一致。该研究发现,当所选电介质的反射率(Refractive index,简称RI)不能实现较高的吸收效果时,可以调整石墨烯的费米能级来提高吸收率。此外,吸收光谱的蓝移特性可用于双频电光开关的设计,其中幅度调制度可高达94.05%和93.41%,表明这是一种非常有应用价值的电光开关。此外,还研究了传感性能,该结构表现出高吸收灵敏度SA=4.4 ~o/RIU,波长灵敏度Sλ=9.8 ~o/RIU,相移灵敏度Sφ=2691 ~o/RIU。最后,一个有趣的发现是等离子体激元诱导吸收的两个峰值(R1和R2)对入射光表现出不同的偏振特性(脱敏感型或敏感型);这种偏振敏感对于基于PIT/PIA的光学偏振器特别重要。无疑,本文对太赫兹光子器件和传感器的研究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3、基于图案化石墨烯和二氧化钒混合超材料的新型完美吸收器,它不仅可以实现宽带完美吸收和双通道吸收,还可以通过调节温度来控制VO2的金属相或绝缘相之间的转换。首先,在没有石墨烯的情况下分析了所提出的结构的吸收光谱,其中当VO2处于金属相时,在一个频率点(f=5.956 THz)处的吸收可以达到100%。值得注意的是,当在结构上方添加石墨烯时,100%的吸收从一个频率点(f=5.956 THz)增强到一个宽带,该宽带宽度为1.683 THz。其次,当VO2为绝缘相时,具有石墨烯超材料结构的吸收表现更好并形成了两个高吸收峰,分别在f3=5.545 THz和f4=7.684 THz时达到100%和90.7%。最后,将石墨烯的费米能级从0.8 e V调整到1.1 e V,发现吸收光谱有着明显蓝移现象,因此可以在fK1=5.782 THz和fK2=6.898 THz两个频率点实现异步光开关。此外,随着入射光的偏振角从0°移动到90°,吸收器在f3=5.545 THz时表现出偏振敏感性,在f4=7.684 THz时呈现出偏振不敏感性。因此,本文深入探讨了增加高吸收宽度的新方法,以及在多功能调制器中的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