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天然小分子药物
生物大分子
纳米复合材料
多光谱法
抑制动力学
摘要:
目前,以蛋白、酶、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为作用靶,开发具有活性成分的天然药物的药物设计,是生命科学的热点话题。研究药物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的作用机理,是从分子水平的层面上探明药物的药理作用,有助于认识和把握药物在体内运转和代谢,也为进一步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以及药物筛选提供了重要信息。研究药物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的作用,对于设计新型高效、低毒有效药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生物分子的结构,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为药物设计和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有价值的信息。本文研究了三种不同纳米复合材料作为药物载体,从分子水平上层面上,研究了药物小分子对生物大分子的构象及毒性的影响。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第一章:阐述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的来源、分类;以生物大分子为研究对象的原因,依据及意义;研究方法概述;纳米复合材料的概述以及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背景。第二章:合成MrGO纳米复合材料作为药物载体,利用多光谱方法,研究MrGO负载HCPT与HSA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HSA与HCPT的猝灭方式主要为静态猝灭过程,主要驱动力为焓驱动,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MrGO的加入,虽并未改变其猝灭方式,但大大增强了HSA与HCPT的结合作用。此外,从结合参数可以发现HSA-MrGO-HCPT复合物中只存在一个结合位点。结合荧光光谱、红外光谱和圆二色光谱等实验的多方面考虑,无论MrGO是否存在,HSA的构象均发生轻微变化。除此之外,彗星实验表明MrGO-HCPT对正常人体细胞的毒性作用较小,表明MrGO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第三章:一步水热法合成ZnO@rGO纳米复合材料,利用多光谱方法及酶抑制动力学,研究ZnO@rGO纳米复合材料负载姜黄素,对α-葡萄糖苷酶(α-Glu)的抑制效果及其作用机理。ZnO@rGO负载的Cur对α-Glu的作用是一个静态猝灭过程,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主要为焓驱动。在静态猝灭过程中,Tyr残基在荧光猝灭过程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EEM、FT-IR和CD光谱等实验进一步证明了在ZnO@rGO和ZnO@rGO-Cur的存在下,α-Glu构象均发生变化,表明ZnO@rGO和ZnO@rGO-Cur对α-Glu均有抑制作用,从数据上分析ZnO@rGO-Cur对α-Glu有更强的抑制作用。对α-Glu的抑制动力学过程进一步研究发现,α-Glu-Cur属于竞争型抑制,α-Glu-ZnO@rGO-Cur属于反竞争型抑制,其抑制常数Ki,Cur>>Kis,ZnO@rGO-Cur,说明ZnO@rGO负载姜黄素对α-Glu的抑制作用大于纯姜黄素。此外,CCK-8实验还证明了ZnO@rGO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综上表明ZnO@rGO是一种负载Cur的有效药物纳米载体。第四章:简便方法合成Mg-MOF-74,基于Mg-MOF-74良好的性能及载药效果,采用多光谱技术和酶抑制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Mg-MOF-74负载槲皮素(Que)对胰脂肪酶(PL)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抑制机制。研究表明,单一Que对于PL的作用是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作用力为主的静态猝灭过程,而Mg-MOF-74负载Que对PL的作用是一个疏水作用力为主的动态猝灭过程。在猝灭过程中,结合位点更接近于Tyr残基,即Tyr残基在猝灭过程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通过EEM、FT-IR和CD光谱实验证明了在Mg-MOF-74和Mg-MOF-74-Que的影响下,PL的构象以不同程度地发生变化。对PL的抑制动力学过程进一步分析发现,PL-Que属于混合型抑制,PL-Mg-MOF-74-Que属于非竞争型抑制,抑制常数Ki,Que>Kis,Mg-MOF-74-Que,说明单一Que对PL的抑制作用不如Mg-MOF-74-Que。通过在分子水平上地究Mg-MOF-74-Que与PL的抑制机制及相互作用机理,为设计新型的胰脂肪酶抑制剂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肥胖症的潜在治疗提出了新的方法。